海外华人,心中都有一条唐人街 ——2024年加拿大春节联欢晚会观后

2024蒙特利尔春晚《唐人街》剧照 摄影:严一谔 七天记者 颜宏 2月3日晚上,距离甲辰龙年春节还有一周,蒙特利尔华人社区最盛大的春节晚会在市中心演艺区(Quartier des spectacles)艺术广场 ( Place-des-Arts ) 的Théâtre Maisonneuve剧院成功举行。近200位来自华人社区和本地其他族裔的艺术家、艺术工作者以及艺术爱好者联袂上演了一台充满中国文化和历史细节的精彩节目,让这座拥有1453个座位的现代版意大利风格剧院被浓浓的中国元素和年味所笼罩。全场门票一个月前即告售罄,整个剧场座无虚席,有幸入场的观众在浓浓的艺术氛围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这场由魁北克孔子学院和蒙特利尔华星凤凰艺术团联合主办的春晚并不是第一次,而是在2005年,也就是凤凰艺术团成立之后的第二年就开始举办,除了在新冠病毒疫情中停办三年的线下演出外,如今已经举办了19届。虽说这场被誉为蒙特利尔最高艺术水准的春晚年年有,但今年格外不同,不仅在节目质量上大幅提高,在节目创新上也让人耳目一新。原创大型舞剧《唐人街》让很多观众产生共鸣,甚至感动落泪;而新编的历史舞剧《昭君》不仅让根本不知道历史上的昭君出塞和亲这段上承20年停战,下开60年和平,换来汉匈两族休生养息,和平相处历史的西人看懂了故事,还体会到中国文化中“和为贵”的精髓。来自Encore人声合唱团,由高校大学生演唱的无伴奏合唱《回到拉萨》以其新颖的表演形式、精湛的演绎俘获了观众的心,特别是在年轻人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还有舞蹈《碇步桥》《朱鹮》、古筝演奏《礼仪之邦》、国际巨星席琳·迪翁的姐姐Claudette Dion的演唱以及来自太阳马戏团演员表演的杂技等,让整台晚会充满了可圈可点之处,真正地让观众品尝了一场饕餮的文化大餐。 唐人街 晚会上半场压轴的舞剧《唐人街》是一部由华星凤凰艺术团创作的大型原创舞剧,通过蒙特利尔唐人街上华人移民的变迁反映出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以及被时代所裹挟的人们的喜怒哀乐。唐人街既是每一个华人移民寻找乡音、乡情、乡俗、儿时口味的地方,也是获得支持、汲取力量、继续前行的充电站,是永不消褪的文化符号,可以说每个海外华人心目中都有一条唐人街。 舞剧《唐人街》就是以华人移民非常熟悉的蒙特利尔唐人街为背景,讲述了一段跨越时空的友情和爱情故事,展现华人在异国他乡的生活和奋斗。剧中既融合了中西方舞蹈元素,兼具不同风格的舞蹈类型,还加入了特有的历史背景及中华传统元素,展现出唐人街的历史变迁和多元文化。 晚会总导演邓琦霞介绍说,这幕舞剧从去年春节晚会结束之后就开始筹备,也是自己移民20多年来的梦想,即如何把华人移民物质和精神家园的唐人街以艺术形式表达出来,让每一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找到共鸣。创作团队经过好几个月的多次揣摩、探讨、争论、头脑风暴,不断地推倒重来,最终确定了大略的故事框架,开始紧张的演员排练,服装、道具、化妆、音乐等的策划和筹备。其中经历的艰辛和困难数不胜数,但在整个创作团队和演员的坚持和努力下都一一克服,最终呈现的版本和演出效果出奇地好,让很多观众感动落泪。 这出舞剧其实是由四幕构成的,分别是《梦回岭南》《扬帆远航》《游子家园》和《相聚唐人街》。第一幕展现的是现代生活中,一位客户邀请摄影师Lily到唐人街拍摄。电话中这名客人因为存在语言障碍,她的女儿很自然地接过话筒来替她说。这个小小的细节让一些观众会心一笑,因为这就是很多华人的真实生活,祖父母、父母辈的第一代华人往往语言不好,常常遇到日常沟通障碍,而在本地上学、长大的二代、三代移民就会自然而然地承担起这份沟通的责任。 接到邀约的Lily开始奔跑,以急切的心情乘坐地铁赶往唐人街,地铁站的镜头、追车的身影还有熟悉的地铁广播都曾是我们每一个人初来蒙特利尔人的日常。进入车厢的Lily像我们常做的那样坐在座位上小憩。 遐思中,她回到自己的家乡岭南:伴随着广东名曲及岭南童谣,撑着油纸伞的西关女子袅袅婷婷漫步于“落雨大,水浸街”的岭南古巷……接着无缝衔接到第二幕《扬帆远航》。一名年轻女子在和一名男子告别,随后男子登上一艘大船要扬帆远航,代表着从第一代主要来自岭南的华人移民到现今来自两岸三地的移民,一代又一代华人飘洋过海来到北美大陆上讨生活。大屏幕上的船和海上汹涌的风浪暗喻着华人移民生活上的艰辛,但舞台上的舞者信念坚定,并不气馁,不懈努力战胜重重困难,直到风平浪静。舞台上龙的出现不仅仅是守护,更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柱。在龙出现时,舞者排成人墙组成时针队形,伴随着大屏幕上播放的唐人街百年变迁的历史片段。随着时针的不停转动,时光飞逝,每一个格子里的人物继续着他们各自的生活轨道,但是无论怎么转,龙一直都在,无论过去还是现在。 地铁报站名Place d’Armes的声音惊醒了Lily,转到第三幕《游子家园》。唐人街上人来人往,一袭红裙的Lily拿着相机不断地拍摄。摄影师的镜头里不仅仅是你我他,更是我们每一个来到唐人街的华人的身影。而音乐正是李宇春的《唐人街》: 请问走多久才到唐人街 墙上刻八千里路云和月 眼泪又惹了炊烟流的蜿蜒 谈笑间谁又忽略 几时升起了明月 伴随着唐人街上的人流,音乐突然加快节奏,中华文化和龙的精神的继承者们——阳光而充满朝气的华二代们在激情四射地纵情舞蹈,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同时不忘根基,继承老一辈的传统美德和发奋图强的精神。现代社会年轻人的欢快舞步最终定格在一对少男少女的造型动作。而在远处唐人街的牌坊下,另一对曾在第一幕《梦回岭南》出现的情侣也回归舞台,象征着唐人街的现在与过去,真的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跨越千年 今年晚会的压轴曲目一反通常的热热闹闹,而是选择了根据王昭君远嫁匈奴首领的历史故事改编的舞剧《昭君》。在原有舞剧《昭君出塞》的基础上通过《秭归》《对峙》《出塞》和《共荣》4个部分层层递进,展示出王昭君化身为和平的使者,在推动民族团结方面立下的不朽功勋。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王昭君是中国“和合”文化的象征:她代表了“和平”,自她远嫁匈奴后,胡汉两族案兵束甲,边塞安宁长达60余年;她象征着“和睦”、“和谐”,不仅将“以和为贵”、“与人为善”等理念带到草原,还将华夏高度发展的文明带到苦寒之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王昭君一生的丰富经历使她有幸体会水乡文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锋与磨合、交流与相融,从而成为沟通中国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特殊载体和象征。在如今地缘政治冲突激烈、矛盾重重以及面临不胜枚举的全球性挑战的当下,这种文化象征显得尤为可贵,也是主创团队想要传达给观众的。在最后一幕的音乐节选中,特地选用《天地之和》作为谢幕曲,来展现万物遵循天地之道,建立和睦次序,以达成和谐共处的美好夙愿。 力求完美 为了达到最好的艺术效果,创作团队在舞蹈编排、音乐,服装等方面反复研究,查阅资料,深入了解历史,在每一处细节上都力求完美。这种严谨的创作态度贯穿了整个晚会的筹备工作:生病的舞者发烧40度也不愿意错过一次排练;演员每次更换服装的时间必须精确到秒;负责服装的人精心熨烫每一件演出服,并根据演出需要一件件地修改;负责道具的人不仅精心挑选符合演出需要的道具,还在找不到的情况下自己动手制作;负责演出衔接的义工高强度跑一天后累到站不起来……辛苦付出的结果是更好的舞台呈现,也让这场高质量的演出得到观众的热烈反响。 这场晚会的成功除了创作团队和演职人员的努力外,也与主办单位肯砸钱有关。华星凤凰艺术团团长曹瑾介绍说这场晚会请了本地与魁北克太阳马戏团合作多年的灯光团队,使得本场演出的舞台灯光设计达到蒙特利尔演艺市场上的前沿水平;出额外费用给人声合唱的八位演员每人配上一个话筒,让他们的声音可以更好地传出来;为了体现出华人社区与本地社会的融合,高成本请老外演员参与晚会的演出等等。 今年的春节晚会虽然已经结束,但晚会组织者们已经开始思考明年的演出,力争给观众呈现另一场更多原创元素的精彩节目。今年由于种种原因,主办方没能订到可容纳3000人的大剧场,使得很多人没有机会欣赏到这场难忘的演出,很是可惜,希望明年能如愿得到在大剧场演出的机会,让更多的人看到华人文艺创作者和演员的风采。  

能源短缺 核能是出路吗?

La salle des commandes de la centrale nucléaire Gentilly-2, en dormance.

七天记者 颜宏 针对魁省在应对气候变化而向新能源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巨大电力缺口,魁省经济、创新和能源厅长Pierre Fitzgibbon不止一次表示不能关闭核电的大门,并多次表示非常看好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在补充魁省能源缺口方面的前景。而近日一份有关可以重启在2012年关闭的,位于魁省三河Bécancour的核电站Gentilly-2的报告再一次引发了巨大的舆论反响和争论,迫使魁省水电局(Hydro-Québec)不得不出面澄清说,已经关闭12年的Gentilly-2 核电站或许会成为这家寻求增加发电量省属企业的一个选择,但那要等到2035之后。无独有偶,就在魁省因为电力短缺问题而开始讨论重启核电问题时,加拿大另一个人口和经济大省——安大略省能源厅长Todd Smith在1月30日宣布,为了补充前所未有的巨大清洁能源缺口,省政府将取消之前在2026年关闭皮克林核电站(Pickering)的计划,转而投资20亿元用于该核电站的全面翻新,准备再用30年。 发展历史 加拿大的核电技术开发始于1941年,毕业于达尔豪斯大学(Dalhousie University)和英国剑桥大学的镭和X射线物理学家乔治·劳伦斯(George C. Laurence),在任职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CNRC(Canadian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期间中建造出一座石墨铀反应堆,比被称为“原子能之父”的恩里科·费米(Enrico Fermi)的世界首个核子反应堆(芝加哥1号堆)早了几个月。1942年,他转入CNRC的蒙特利尔实验室英法核研究小组,联合其他科学家在Chalk River河旁建造了美国以外的第一个反应堆 ZEEP。1945年,加拿大成为第二个在反应堆中控制核裂变的国家。1952年,加拿大政府组建了国企——加拿大原子能有限公司(AECL),全面负责国家层面的核电技术开发。相比其他核电大国,加拿大发展核电的前期规划更为具体详细,在着手发展核电之前,就已经组织了科学家、工程师、电力行业和政府部门的专家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和研究,确定了以重水堆为唯一技术路线的核电发展计划。其理由一方面是考虑到重水堆的中子经济性好,可有效地利用铀资源,而且加拿大已经在重水研究堆上积累了很多经验;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加拿大自身的国力,当时它既不能建造铀同位素浓缩厂(需要巨额投资及复杂的技术),也无力制造压水堆所必需的大型压力容器和其他重要设备。因此AECL最终选择了一条投资少、见效快、容易自立更生发展核能的道路,即发展用重水作慢化剂、天然铀作燃料的压力管式反应堆,简称为坎杜型(CANDU)重水堆核电站。并于1962年建成了第一座示范性重水堆核电站—NDP,净功率为20兆瓦(MW),解决了加拿大核电技术的“有无”问题。而在1967年,加拿大就成功将这种重水堆出口给了同属英联邦的兄弟国家印度。这次成功尝试让加拿大看到了掌握核电核心技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政治效益,加快了重水堆技术的研发,之后先后研发出了坎杜3,坎杜6和坎杜9等三个型号的重水堆,同时在国内开始大规模建造重水堆核电站。 从20年代70年代起,加拿大毫不顾忌南面邻居美国人的感受,在北美最重要的淡水资源地——五大湖区域加拿大的一侧,共建造了20座大型重水堆核电机组,分属5个核电站。而在建造核电站的过程中,加拿大似乎对于“内陆核电”情有独钟,加拿大所有的核电站都是滨湖或者滨河建造,全部属于所谓的“内陆核电站”。除了魁省已经关闭、暂停运营的Gentilly-2外,其他四座还在运行的核电站有三个位于安省,分别是布鲁斯(Bruce)核电站、达灵顿(Darlington)核电站和皮克林(Pickering)核电站。另外一座位于新布伦瑞克省(New Brunswick)的Point Lepreau。目前这四座核电站提供了全国14%的电力供应,而在2022年,安省、萨省(Saskatchewan)、新省(New Brunswick)和阿省(Alberta)都发布了未来SMR核能应用的战略计划。 弃用之争 尽管加拿大是全球主要的核电生产国之一,核能也在加拿大电力系统中占有相当比例,为国家提供了大量清洁能源。但在1979年美国发生三里岛核事故、1986年苏联发生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之后,部分民众发起了“反核”、“弃核”运动,主张转向水电、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方面,特别是在水电资源丰富的魁北克省。2011年发生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再一次把“弃核”运动推向高潮。 自1983年就开始运营的Gentilly-2核电站,一些设备和部件因长时间运行而出现老化。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老化设备可能导致运行风险增加,安全性降低。2012年经过评估,要继续保持该核电站的安全运营,维护、升级和安全改进至少要投资43亿元。在舆论的巨大压力下,当时的魁省自由党Jean Charest政府和魁省水电局认为关闭老旧的核电站比继续投入资金进行升级更为经济合算,最终做出了关闭该核电站的决定。而这只是全球范围内关停核电站的一个缩影。 2022年后,随着俄乌冲突将新冠疫情后的能源短缺变成了一场全面的能源危机。全球低碳清洁能源的大发展趋势,使得“用核”的呼声再次崛起:欧洲各地关停核电站的计划在最后一刻被叫停,核电大国法国的马克龙总统在第一个任期内推出了减少核能依赖的计划,但现在已经转变方向,计划建造6座新反应堆和十几座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就连明确表示加速“弃核”并计划关闭国内所有核电站的德国,也不得不承认能源地缘政治的基本现实,延长了该国最后三座在产核电站的使用期限。在被冻结十年之后,日本也宣布计划重新启动多个反应堆——这些反应堆在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事故后便一直处于闲置状态。作为一个纯粹的石油输出国的阿联酋,不仅积极开发光伏和光热发电,也投资建设了自己的第一个核电站。 未来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在降低可再生能源成本以及提高其可行性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仅靠水电、风能和太阳能等不足以打破世界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核电作为一种技术成熟的清洁能源,提供了一种稳定的电力来源,可以补充电网上的各种可再生能源。与火电相比,核电不排放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以核电替代部分煤电,不但可以减少煤炭的开采、运输和燃烧总量,也是有效减缓地球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因此发展核电依然是各国能源生产的主流。 尽管科学进步带来的核反应堆迭代已经可以在技术层面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核泄漏的概率,但核电也不是完美无瑕的。核电的弊端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核废料,另一方面是核泄漏。核废料包括高放、中放和低放三大类,危害较大的是高放射性核废料,主要是乏燃料棒,还有核电站退役时候产生的高放射性废物。核泄漏是民众关注的焦点,也是“反核”运动的主要原因,因为尽管泄漏产生的辐射虽远比核子武器威力与范围小,却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生物伤亡。 核反应堆的迭代 从核反应堆的发展时间线上看,可以划分为一代堆到四代堆。一代堆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大概是指从1942年世界上第一座反应堆到大约1960年左处于实验阶段的反应堆。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核电站的技术逐渐开始定型,形成所谓的二代堆。二代堆中主要有三大类堆型,分别是轻水堆、重水堆和气冷堆。而如今的所谓三代堆只是更加安全的二代堆而已,在技术角度并没有革命性的变化。四代堆是真正的从堆型上进行改变的一代全新反应堆,但目前的四代堆基本都停留在设计图纸、原理性样机乃至实验堆层面,最快的进展也就是进入了商业示范堆的建设,离实际应用尚有一段距离。 目前新建的核电站多采用三代堆技术,这一核电技术通过采用非能动安全系统或增加安全系统冗余度、增设缓解严重事故后果的工程措施以及应用数字化仪控系统等先进技术,降低核电站的严重事故风险,实现更高的安全目标。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在技术层面可以把核事故的风险降到最低,人为的因素永远是存在的。所以,核电站始终存在着泄露的风险,这是任何一个客观看待核电的人都无法否认的。 面对加拿大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能源缺口,核电大省的安省不仅决定全面翻新原计划关闭的皮克林核电站,还计划在达灵顿核电站新增三个小型模块反应堆。到2030年代中期,这些新增的反应堆将产生额外的1,200兆瓦电力。而几乎全靠水电提供电力的魁省也开始考虑在2035年之后重启核电。根据魁省水电局提交给魁省能源部门(Régie de l’énergie )的报告,到2032年,仅出于满足在魁省电动车充电的需求,就需要在已规划的总体能源需求上增加 1.2 太瓦时 (TWh),相当于 70,000 个魁北克家庭的年用电量。  

魁省老人院集体诉讼获批

https://www.theglobeandmail.com/resizer/ptyCPQyTAD6-c-BBBD1nJc0_XPE=/620x0/filters:quality(80)/arc-anglerfish-tgam-prod-tgam.s3.amazonaws.com/public/SS6LFUE3JNLALCCPUWE2FQSW3M.jpg

七天记者 颜宏 经过近4年冗长的司法程序,由在长期护理中心CHSLD Sainte-Dorothée de Laval失去94岁母亲的Jean-Pierre Daubois及其代理律师Patrick Martin-Ménard的共同努力下,魁省高等法院日前批准了针对魁省部分公立长期护理中心的集体诉讼。根据高等法院的法官的裁决,集体诉讼适用于在2020 年 3 月 13 日至 2021 年 3 月 20 日期间居住在爆发25% 或以上 COVID-19 病例的魁北克省公立CHSLD的住户以及其关系人,如其配偶、其亲属照顾者、子女和孙子女,以及已故住客的遗产继承人和受益人,要求为每位感染新冠病毒的住户赔偿至少10万元,没有感染新冠病毒的住户赔偿4万元,并为住户的家庭提供额外的赔偿。在追溯期间,魁省在CHSLD中死亡的人数超过5000人,而按照感染病例超过住户总数25%的标准,全省共有118家CHSLD可被纳入起诉。 起诉书认为爆发疫情的CHSLD在对住户提供护理服务和卫生防控措施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和疏忽,导致COVID-19在CHSLD内部传播和大爆发,并最终造成了很多本不该的死亡发生。除了为每位幸存住户以及死者家属要求赔偿数万元,还寻求额外1000万元的惩罚性赔偿,因为政府作出了一系列错误的决定,如将医院的患者转移到CHSLD导致了更多的死亡,再比如禁止家人或者照顾老人的人探视,在老人院人手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使得老人疏于照顾的情形更加严重等。 政府的失误 2020年年初开始爆发的新冠病毒疫情,让加拿大这个被誉为“老人和孩子天堂”的国家暴露出阴暗的一面。全国疫情最严重的魁省爆出一桩桩堪比第三世界国家的“老人院丑闻”:位于西岛Dorval地区的私立CHLSD Herron在短短3周时间里,有31名老人去世,只有5名与新冠病毒感染有关,其他人都是因为疏于照顾而被活活饿死或病痛折磨死的;位于Laval市的CHSLD Sainte-Dorothée从死亡人数到住客感染率等一度是魁省疫情最严重的长期护理中心,也成为魁省第一个住客死亡人数超过100人的CHSLD。 抗议者谴责发生在Herron的人道悲剧 集体诉讼发起人Jean-Pierre Daubois在提交给法庭的文件中回忆说他们94岁母亲住在CHSLD Sainte-Dorothée已经有几年时间,直到4月3日之前身体状态都很好。但在4月3日那天因为感染新冠病毒开始出现呼吸困难,却一直都看不到医生,没有得到相应的护理,状态一直在恶化,后来因为喝水呛到接受了呼吸窘迫治疗,这直接导致了她在当晚死亡。而新冠病毒病毒之所以在这家老人院蔓延,是因为两名已经被证实感染新冠病毒的员工被管理层强制要求返岗,威胁称如果他们不回到工作岗位,将会受到纪律处分。Jean-Pierre Daubois至今对老人院管理层如此不负责任的做法感到生气,也对魁省政府在抗疫之中完全没有章法,依赖各个机构即兴发挥的管理感到不满。如果老人院真的能够按照已经颁布的抗疫指南执行,包括他母亲在内的很多老人的死亡都是可以避免的。 正如集体诉讼律师指出的那样,魁省公共卫生部门早在2006年就出台了抗击疫情大流行的计划,制定了公共卫生系统为应对大流行疾病所需要做的准备以及路线图,里面包括了很多可采取的具体疫情防控措施来保护弱势群体。但在2020年1月5日,世卫组织通过所有会员国均可查阅的《国际卫生条例(2005)》事件信息系统分享了关于中国出现的不明原因肺炎聚集性病例的详细信息,并建议会员国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风险时,包括魁省政府在内发达国家却不当回事,普遍抱着隔岸观火,甚至幸灾乐祸的心态,什么都没做,更没有对医疗服务体系发出任何警告,白白浪费了中国为世界争取的防控时间窗口,直到2月27日省内出现第一宗确诊病例的前两天,魁省政府才正式开始准备抗疫。 但魁省的抗疫行动却荒腔走板,漏洞百出。在疫情还没有完全爆发的2、3月份,魁省政府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医疗系统的承受能力上,清空了很多病床,把大量住院的老人在没有做任何新冠病毒检测的情况下送回了各自的CHSLD,并且没有要求接回老人的CHSLD采取任何隔离措施,导致在医院感染的老人把新冠病毒带回老人院,继而感染那里的工作人员和其他住客,造成新冠病毒的快速扩散传播。直到3月中旬,以CHSLD Herron为代表的多家CHSLD陆续出现感染病例,死亡人数如闪电般增加后,魁省政府才给老人院系统发出了一份粗略、概括性质的疫情防控指南,但没有提及具体的防控、隔离办法,也没有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品。一直到4月份的第二个星期,魁省政府接管了爆发人道和疫情双重悲剧的CHSLD Herron之后,当时的卫生厅长Danielle McCann和老年部长Marguerite Blais才正式发布了保护老人生活环境的具体防控措施,包括要求CHSLD中的住客和工作人员佩戴口罩等,而这之前的近2个月时间里,连佩戴口罩这样一个基本的防控措施都没有作出规定,更不要提通风、消毒、分区等防控措施了。 可以说CHSLD在当时处于魁省政府关注的“盲区”,政府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安排和进行病毒检测,如何获得手套、口罩、防护衣等个人用品,增加医院的接诊能力的同时如何不损害其他医疗服务等事物上。即使到2月底、3月初在美国部分州和加拿大的卑诗省老人院爆发疫情后,魁省公共卫生部门还没有意识老人院的风险,更没有提前作出预案。 但即使政府和多个调查机构都知道老人院在疫情防控上漏洞百出,却无法避免重蹈覆辙。在经历了教训惨重的第一波疫情后,在2020年秋季爆发的第二波疫情中,魁省政府再一次低估了新冠病毒对CHSLD的影响,依然存在护理设施和资源不足且分布不均;遇到问题时无人做出负责任的决定;工作人员在不同的CHSLD之间流动导致病毒传播无法遏制;照顾老人的家人被禁止进入,给老人带来严重的健康和心理影响等问题。 无解的现实 无论是这次集体诉讼的被批准还是之前的魁省公民监察员、验尸官等等多个报告,都表明魁省老人院确实存在很多问题。疫情期间在老人院爆发的悲剧、惨剧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让老人的家属和民众释怀,反而随着越来越多人为因素的暴露而引发强烈的反思,启动独立公共调查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不过在魁省政府坚决反对的情况下,启动公共调查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但这次集体诉讼庭审过程中会提交很多相关的证据,算是一次微型的公共调查,因此受到了很多民众的关注。 实际上,有关老人院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不新鲜,而是由来已久,政府和市场都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当前恐怕是一个无解的难题。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发达国家纷纷走上养老体系改革之路:延长退休年龄,减少国家养老金支出,并把养老引向市场,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养老福利领域。改革之后的政府的财政负担虽然减轻了,但政府“甩锅”的副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以魁省为例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 一是长期投资不足导致的设施破败和人手短缺。魁省的大部分公立养老机构都是在二战后期经济兴盛时期兴建的,几十年过去,有的已经破败不堪,各种配套设施急需更新换代。但由于资金匮乏,人工昂贵,根本无力适时改造翻新。一旦有突发事件,常年积压下来的大量安全问题就会突如其来地从四面八方冒出来,酿成严重的后果。就拿这次疫情来说,现有的CHSLD大多居住空间狭小、门窗紧闭、自然通风不畅,中央空调系统老损残破、故障丛生,极不利于消毒和隔离工作的开展。只要有一人感染,就会在院内飞速蔓延,极大地增加了防控工作的难度。另外为了节省人力成本,很多老人院人员配备不足,护理人员工作量过大,只能疲于应付,不可能给老人提供完善满意的服务。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后,消毒、隔离、检测以及救护等需求猛增,工作量陡然间翻倍,还有人感染隔离,让本已忙碌不堪的工作人员更加不堪重负,护理质量大打折扣。在一些大面积感染的CHSLD里,很多员工因居家隔离无法工作,又无法雇到新人顶上,只能让老人自生自灭。 二是逐利的资本不关心民众的死活,政府监管失效。为了缓解政府的养老压力,魁省除了允许私立老人院的快速发展外,还提出了一种介于公立与私立之间的养老模式,即把养老服务外包给私人机构,政府给予补贴的半私立老人中心,但政府对私立和半私立老人院的监管却远远不够。为了减少老人院的运营成本,私立老人院,甚至公立CHSLD会大量雇佣廉价的难民申请人,他们大部分都没有相应的培训,更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再加上语言上的障碍,对老人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看不懂,也不执行,导致发生在老人院的责任事故、意外频繁发生。 通过这次疫情,人们发现医疗专家对疫情的理解还是很到位的,提出的各项防控措施也很到位,但问题是无法执行到位,政府也无法采取有效遏制的措施,因为在民主社会里必须要等到危机足够严重,民众中形成一定共识才能采取行动。这次集体诉讼起诉的虽是魁省政府,万一胜诉的话,支付赔偿金的却是每一个魁省纳税人,或许从自己口袋中真金白银掏钱的“痛”会真的产生行动力,最终改善魁省老人院的现状。  

特朗普“回归” 特鲁多两手准备

Les libéraux craignent un retour de Trump, mais y voient aussi une occasion à saisir | Élections américaines 2024 | Radio-Canada

七天记者 颜宏 1月23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新罕布什尔州(New Hampshire)进行的共和党初选,以55%的得票率战胜了得票率44%的前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尼基·黑利(Nikki Haley),这是继上周后他在爱荷华州(Iowa)进行的共和党党内初选中以超过50%的支持率取得压倒性胜利之后又一重大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他在2024年拿下共和党总统提名的领先地位。就共和党内初选而言,特朗普又创造了历史,可能是共和党有史以来第一次在3月5日的“超级星期二”(指多个州同时举办总统候选人初选的星期二,通常发生2月或3月)之前,党内总统候选人提名竞争明确分出胜负。 在佛罗里达州州长罗恩·德桑蒂斯(Ron DeSantis)眼见爱荷华州的初选结果后,感觉不妙,赶紧止损,退出竞选,回去继续当他还有三年任期的州长后,可以说特朗普在党内已经没有对手,黑利的努力和奋斗不过是将特朗普能否在共和党初选胜出的悬念延迟了几天,最多不过几周。如果不出现诸如“特朗普自己宣布退选”之类的意外发生,特朗普几乎可以肯定会成为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不管涉及特朗普的各种诉讼以及审判的结果如何,特朗普都可能将在今年11月对阵民主党的对手——几乎可以确定是现任总统乔·拜登(Joe Biden)。或许特朗普的胜利对拜登阵营来说也可以算是松了一口气,因为如果共和党换一个更年轻、争议不那么大的总统候选人,对他来说会可能更加危险。 既然特朗普已经提前锁定了胜局,那么还需要初选吗?答案是肯定的,根据共和党的规定,初选仍必须举行,因为获胜者必须得到正式确定。特朗普必须获得 2,429 名代表中至少 1,215 名代表的支持,才能正式确立其总统候选人的身份。只不过在即将到来的“超级星期二”乃至7月在威斯康星州(Wisconsin)举行的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期间,最大的悬念将是特朗普选择谁做他的副手。 全球头号风险 不少政治评论人士都认为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是一场前所未有竞争:共和党一侧是一个极具攻击性的前领导人,具有巨大的民粹主义动员能量,带着对美国中下层民众巨大的吸引和动员能力,开启一轮对于民主党现任政府的密集攻击。现任民主党拜登政府的所有政策都会被放在显微镜下,事无巨细地被共和党人攻击;而在民主党一侧,拜登阵营利用民主党的执政优势早有准备,做了大量的基层和现场的工作,把包括关键基础设施投资法案、芯片法案等在内的大规模联邦政府拨款和财政预算,和民主党关键选民和选区的投票和影响力扩张行动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从2020年的选举历史和现在的民调结果来看,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基本盘都是非常稳固的,决定最终选举结果的,还是那些不喜欢走极端的温和、中间选民在特定摇摆州中的投票,投谁的原因可能和具体的政策、当地的情况以及民众生活的体感密切相关。如果从这三个方向上进行比较的话,特朗普和拜登各有优势:拜登的优势是拥有巨大的执政资源,给当地民众在工作、就业岗位和短期收入补贴等方面可带来直观的改进;特朗普的优势是能够提供巨大的情绪价值,跟民众共情,把美国民众在生活中积累的怨气、怨言,用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民众能够接受的特朗普话语体系表达出来,并给民众画大饼,继而把民众获得的情感输入转变成支持特朗普的心理认知。 总体上看来,今年的总统大选无论是两党的总统候选人还是两个政党的政策纲领,双方几乎势均力敌,不到最后一张选票被统计都无法确定谁是最后的获胜者,竞争势必异常激烈。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将竭尽全力去攻击对方,以获取自身上位的合法性依据,去争取选民,为自己动员更多的选票,这是美国政治生态的一种必然产物,不仅给美国的内政外交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对于世界的影响也非常大。 早在今年年初,美国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发布年度报告就称,定于11月举行的美国大选是2024年全球头号政治风险,对美国民主制度的考验将达到150年来(指从美国南北战争以来)从未有过的程度,并损害美国在全球舞台上的信誉。报告指出,美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分裂、功能失调的先进工业民主国家,无论谁获胜,2024 年的选举都会加剧美国国内的各种问题:美国政治体制严重分裂,其合法性和功能性也相应削弱;公众对国会、司法机构和媒体等核心机构的信任度降至历史最低点;两极分化和党派纷争达到历史最高点等等。 报告分析称,如果特朗普败选,他很可能会如上一次一样不接受大选结果,再次指控选举舞弊,并掀起一场针对政府机构和选举监督人员的“广泛的恐吓运动”。假如特朗普败选后又因目前的多项指控而锒铛入狱,美国也可能面临“前所未有的政治危机”,特朗普将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支持者负隅顽抗,引发广泛的暴力事件。 如果拜登败选,或许他会接受选举结果。但很多民主党人也会对特朗普的合法性提出质疑,并拒绝承认其胜选,理由是宪法禁止任何“参与叛乱”的人担任公职;而重返总统职位的特朗普将利用政府机构追捕他的对手并镇压任何反对他的人。曾经发生在2016年美国大选结果出炉后的大规模街头抗议很可能会重演,“无论是由极端分子驱动,还是与反抗议者发生冲突,抑或是投机取巧的坏人所为,大范围暴力都是一种真实的,事实上几乎不可避免的风险”。 美国如何在即将全面展开的2024选举年中维持社会和政治秩序,确保美国的政治体制,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体系能否安然有序地运转都将是一个值得观察和思考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其他国家如何保障自身受到的影响最小化也考验着执政党的智慧,特别是如加拿大这般与美国休戚与共的国家。 加拿大未雨绸缪 结束在蒙特利尔举行的为期三天的自由党内阁集思会后,联邦总理特鲁多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为了应对今年美国大选不确定性,包括与加拿大不睦的前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已经委任创新、科技和工业部长商鹏飞(François-Philippe Champagne)和国际贸易部长伍凤仪(Mary Ng)组建一个新的应对团队。这个行动团队将被命名为“加拿大接触战略团队”(Team Canada Engagement Strategy),由加拿大驻美国大使Kirsten Hillman和内阁部长们领导,邀请来自全国各地各个领域的专家、商界领袖、工会领导人以及省级议员加入,旨在加强加拿大和美国之间关系,避免可能遇到的不公平、不公正待遇,全方位捍卫加拿大的利益。 特鲁多明确表示,特朗普的回归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会让加拿大的日子变得艰难,虽然我们还不知道他具体会带来什么,但前一次的不愉快经历不能轻易忘记。想当年,秉承“美国优先”上台的特朗普大力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上任第二年就开始不断以关税为武器,在全球燃起贸易战火。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18年前三个月,美国就发起了至少20项贸易调查或制裁,地域范围涉及五大洲的25个国家,贸易产品范围包括钢铝、生物柴油等。自2018年6月起,不顾欧盟、加拿大和墨西哥等美国盟友的反对,对来自这些地方的钢铁产品征收25%的关税、对铝产品征收10%的关税。还强制加拿大和墨西哥重新对北美自由贸易谈判进行谈判,并强迫加拿大和墨西哥接受对美国更加有益的条款等,给加拿大和特鲁多政府带来诸多困扰。 如今4年过去,加拿大又将面临特朗普“回归”可能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但特鲁多认为自由党凭借之前的应对经验,是最有资格面对特朗普的人。不过,特鲁多也坦诚无论华盛顿最终谁掌权,加拿大总理和美国总统之间的关系从来都不是容易的,因为美国人的利益在双方的讨论中占据了很大的空间,当然,特朗普的当选会带来额外的复杂性。而负责新团队组建的商鹏飞部长乐观的表示,加拿大和美国的经济一直是相互联系的,现在更是如此,两国数以百万计的就业机会依赖于这种稳定性,这是特朗普必须考虑的问题。在未来,加拿大和美国共建经济一体化将是未来两国关系发展的“关键”。这个一体化包括半导体、生物技术和汽车行业等。 特鲁多的自由党在担忧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宫的同时,也认为这是一个脱颖而出的机会,希望能够像7年前那样既捍卫加拿大的利益,也通过在边境两侧创造经济增长来很好地管理“麻烦”的特朗普先生。  

“人口陷阱”,加拿大是否能避免?

七天记者 颜宏 加拿大在疫情后经济重启发现各个领域都缺人,最高时全国岗位空缺人数近百万,未来10年全国还有约500万人退休。为了填补劳动力短缺和助推经济的长久发展,联邦政府在疫情后张开手臂欢迎新移民,先后在2021年、2022年创下1957年以来人口增长最快记录,使得加拿大人口在2023年6月超过4000万门槛。联邦政府雄心勃勃按照全国人口1.14%的比例接收移民的计划,让魁省陷入了尴尬境地。如果跟随联邦脚步的话,按照目前魁省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3%算,魁省接收的新移民总数也应该至少占到全国新移民人口的23%,即11.5万人左右,而不是现在的5万。不跟的话,魁省将因为人口太少失去现有的地位,从现在的人口第二大省降到第五或第六的位置,而人口的减少意味着魁北克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等诸多领域在联邦体系中分量的降低,给魁北克的未来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就在魁省还在纠结是否要跟上联邦政府的大幅引进移民的脚步时,加拿大日益严重的住房危机现实却让联邦政府的野心遇到难题,国家银行(Banque Nationale du Canada)首席经济学家Stéfane Marion和经济师Alexandra Ducharme联名发表的研究报告更是直接作出了加拿大历史上首次进入“人口陷阱”(piège démographique)这一判断,需要限制移民数量才能摆脱这一困境,一时间激起广泛的热议。  人口陷阱 通常来说,“人口陷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人口结构和增长方面可能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和挑战。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尔萨斯(Thomas Malthus)提出,并在其著作《人口论》中进行了详细阐述,虽然至今都在社会学和经济学领域引发广泛的争论,影响深远。生活在英国工业革命年代的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可能呈指数级增长,而食品供应或其他社会资源则呈线性增长,一旦农业生产跟不上人口增长,就会导致饥荒或战争,并且出现贫困和人口减少等情况,在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越过了马尔萨斯所描述的“人口陷阱”,实现了人口和民众生活水平的双方面提高,因此这一“人口陷阱”的说法通常被认为只会发生在贫穷的第三世界国家。 实际上导致“人口陷阱”的因素并不仅仅限于农业生产,还包括以下因素。 人口老龄化: 随着人均寿命的增加和生育率的下降,一些国家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老龄人口的增加可能导致养老金和医疗保健系统的负担加重,同时劳动力市场可能面临短缺。 低生育率: 低生育率可能导致年轻劳动力的减少,限制了未来的劳动力供应。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社会保障系统面临压力。 劳动力短缺: 人口结构失衡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的紧张。劳动力短缺可能对企业和经济产生负面影响,限制了创新和生产力增长。 社会保障压力: 人口陷阱可能使社会保障系统面临挑战,特别是养老金和医疗保健。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可能上升,而相对较少的年轻人可能难以负担。 经济增长放缓: 人口的减少和老龄化可能导致劳动力和市场规模的缩小,从而影响国家的经济增长潜力。 对照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因素在加拿大都存在,并在新冠病毒疫情之后表现得愈发突出。而联邦政府以劳动力短缺为由,近年采取了多项增加人口的措施,比如放宽了在校外就业的留学生工作时间的限制,扩充了“临时外来劳工计划”(Temporary Foreign Worker Program)等,使企业能以更低薪酬聘用更多外国工人,不仅创造了加拿大的人口增长纪录,也使得国内目前缺乏足够的基建设施和资本存量,无法充分吸收当前的人口增长并同时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矛盾日益突出,难怪这两位经济学家的说法得到了广泛的共鸣,并引发热烈的讨论。 解决办法 这份经济报告中指出,加拿大2023年的人口增长率为3.2%,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平均水平的五倍,且这种增长在所有十个省份都有所体现。仅在2023年,加拿大的人口就增加了超过120万,其中大部分是临时居民,如留学生和外来劳工,打破了二战结束74年来的人口增长纪录。上一次大幅增长是在1949年纽芬兰加入联邦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加拿大人口的自然增长(即出生和死亡之间的比例)几乎为零。如今的人口增长几乎完全来自永久移民和临时居民,而与之配套的社会资源却远远不足,尤其是在住宅兴建数量上远远不足以容纳所有这些新移民。 这两位经济学家通过计算指出,为了满足当前需求并降低住房成本的通货膨胀,加拿大应该将其房屋建设能力翻倍,达到每年约70万个新建工程的目标,但这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目标。多年以来,加拿大的新建房屋工程数量一直在减少,到2023年全国的新建住房工程的数量为24万个,比去年同期减少了8.2%。加拿大的住房供应赤字已经达到了历史新高,平均每4.2人进入适龄劳动人口,却只有1套住房开工。通常来讲,每 1.8人进入劳动人口,就应该有一栋新建住房开工建设。下表的数据也表明,过去的三年里,在加拿大新增人口增加的同时,新房的开工数量却在下降。 过去3年里加拿大人口增长与新建住房数量对比  在魁省,经济中心和移民落地中心区的蒙特利尔岛在过去一年吸引了近 10 万新居民,增幅高达 5.3%,加拿大抵押贷款和住房公司 (CMHC) 的数据却显示,去年蒙特利尔岛的新屋开工量只有7705 套,同比下降26%,是2001年以来表现最差的一年。人口和新建住宅之间巨大且日益严重的脱节正在给加拿大各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破坏。 更令人担忧的是,不仅是作为基础设施的新建住房开工数量在下降,居民的私人非住宅财富在过去七年来也在一直在下降,还不如2012年时的水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人口增长已经成为加拿大民众经济福祉的障碍,导致的后果之一就是加拿大的人均GDP在过去6年里一直停滞不前。因此经济学家认为若要摆脱”人口陷阱”,加拿大每年的人口增长不应超过30万至50万的范围。然而,加拿大目前的目标是在2024年接收48.5万永久居民,在2025年和2026年接收50万新永久居民,还不算留学生、外来劳工、难民等的临时居民。 其实,不仅是国家银行的这两位经济学家,上周在多伦多召开的一次经济会议上,各大银行的经济专家都对联邦政府的移民政策提出了严厉批评。帝国商业银行资本市场部(CIBC Capital Markets)的首席经济师Avery Shenfeld就表示,应尽快让学生和临时工人的准入数量与我们的住房兴建策略取得平衡,并对联邦政府的应对缓慢感到吃惊。 限制留学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联邦政府在去年11月表示,他们将致力于”重新调整”临时居民入境政策,尤其是限制留学生的数量,以确保”加拿大的移民系统保持可持续性”。联邦政府正在与安省、卑诗省及新诗科舍省等人口多的省份商讨减少留学生数量的问题。新任的联邦移民部长Marc Miller也宣布了一系列诸如提高留学生资金证明、限制留学生打工时间等新政策,并表示联邦政府正在考虑对给留学生数量设置上限。联邦总理特鲁多16日在参加蒙特利尔商会(Chambre de commerce du Montréal métropolitain)举办的活动也表示,如果大幅减少已经制定的移民目标,将对本国的劳动力短缺和经济增长造成伤害。而加拿大在住房和社会服务方面上接纳永久居民不存在问题,出现问题的是那200万临时居民,因此欢迎外国学生的大学和雇用临时国际劳工的企业必须承担起容纳这些临时移民的责任。并暗示说,移民部长正在制定措施,让接纳国际学生的高等教育机构确保为这些国际学生提供住所,而不是把他们的住房问题甩给市政府或者社区。 特鲁多同时也强调必须尽快找到更快速地建造更多住房的方法,以保持加拿大的人口增长和经济繁荣。而辩称自己不反移民的保守党党领Pierre Poilievre也认为应调整移民人数上限,并议将移民数量的增长更多地与新建工程的增长相匹配。 其实,联邦政府已经推出了一系列加快住房供应的计划,但这些措施几乎无法抵消加拿大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影响。一方面,住房的建设速度无法与人口增长的速度相匹配,另一方面 在增加住房供应方面还面临劳动力严重短缺的挑战,陷入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悖论之中。 … Read more

加拿大为加中科研合作设定“禁区”,11个领域85个机构被列入黑名单

七天记者 颜宏 1月16日,联邦创新、科学和工业部部长商鹏飞(François-Philippe Champagne)、卫生部部长Mark Holland和公共安全、民主机构和地方政府事务部部长Dominic LeBlanc联合发表声明,规定在一些关键领域进行研究的加拿大大学和研究人员若想获得联邦政府的资金,就不能与某些来自中国、俄罗斯和伊朗的机构合作,并公布了一份包括11个研究领域的敏感名单和含有103家被禁止合作机构的“黑名单”,包括85家中国机构、6家俄罗斯机构和12家伊朗机构。 之所以作出这样的规定,是因为联邦政府认为加拿大的科学研究一直走在许多科技新发现的前沿,能够帮助找到解决人类最紧迫挑战的方法。加拿大的科研工作强调其卓越性和协作性,并因为其开放性成为易受外国势力影响的目标,增加了研发工作被滥用的风险,并对国家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新的政策将于2024年春季生效,适用于向四个科研拨款委员会提出的资金申请,即加拿大人文科学研究委员会(Conseil de recherches en sciences humaines du Canada);加拿大自然科学和工程研究委员会(Conseil de recherches en sciences naturelles et en génie du Canada); 加拿大卫生研究院(Instituts de recherche en santé du Canada)以及加拿大创新基金会(Fondation canadienne pour l’innovation)。虽说这次宣布的新规定还没有正式生效,但近年来随着中国在高科技领域与发达国家的日益接轨甚至超越,包括加拿大在内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警惕也日益攀升,已经在其研究资金拨款的决策中考虑到了上述因素。 敏感领域 联邦政府为了帮助研究人员能够快速有效地确定这些新的规定是否适用于他们的研究范围和资金申请而发布的《敏感技术研究领域清单》,包括11个领域,涉及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先进武器、量子科技、机器人和自主系统、航空航天和卫星技术、以及医疗和保健技术等。可以说这份清单是未来加拿大乃至全球科技竞争的主要赛道,也是未来科研发展的趋势,无论对学生的专业选择,还是年轻人的求职方向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被加拿大政府重点保护的研究领域 前沿数字基础设施技术,主要指对信息和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存储、传输和安全的设备、系统和技术。包括如下子领域: – 尖端通信技术:可实现快速、安全和可靠无线通信技术,包括在传统方法无效的偏远地区或频谱拥挤的地区实现通信,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连接需求以及数据和信息的加速处理和传输。如具有自适应和自我认知的智能无线电;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毫米波频谱、开放或虚拟化无线电接入网络;光学或光子通信以及宽带高频通信等。 – 高超计算技术:具有高超计算能力的计算机系统,能够处理复杂的数据或计算,如上下文感知计算、网络边缘计算、高性能计算和神经形态计算等。 – 密码学:实现数据格式转换、传输或存储等安全通信的方法和技术,如生物识别加密、基于 DNA 的加密、后量子加密、同态加密和隐形光学加密等。 – 网络安全技术:保护互联网连接系统(包括其硬件、软件和数据)的完整性、机密性和可用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或恶意活动的技术。 例如:网络防御工具、跨部门解决方案和移动目标防御技术等。 – 数据存储技术:以数字格式安全存储数据或信息的方法、工具、平台和基础设施,如五维 (5D) 光学存储、DNA … Read more

教师罢工结束 学生补课开始 政府为双方买单

Le ministre de l'Éducation du Québec, Bernard Drainville, en conférence de presse.

七天记者 颜宏 魁省教育厅长Bernard Drainville介绍补课计划 经过一个多月的罢工,自去年11月21日开始短则9个上学日,多则24个上学日(涉及举行无限期罢工的独立教育联盟FAE的学校)没有去学校的魁省中小学生终于可以暂时回校了。尽管目前魁省政府与教育系统工作人员工会达成的原则性集体协议还需要得到全体工会会员的投票批准,此次影响巨大的劳资纠纷并没有完全结束,但魁省教育厅长Bernard Drainville还是几乎在学生进入学校的同时公布了一份罢工后补课计划,以尽可能减少罢工给魁省学生带来的教育损失。 3亿 在这场影响了全省近50万中小学生的劳资纠纷告一段落后,魁省政府决定不因为学生缺课而放弃原来制定的教学目标,为此计划投入3亿元,甚至更多的资金来给学生补课,也就是说在自愿的基础上利用课后、春假以及暑假,帮助受罢工影响的学生完成本学年的教学计划。这次的补课计划是在魁省教育厅与教育相关领域代表们开会商议之后的最终结果,参加会议的代表包括老师、家长、学校管理层、特殊教育专家、教育机构及教委负责人等,涵盖了教育系统的方方面面,同时采纳了各方代表所提出的意见与要求。 由于并不是每个学生都缺了同样天数的课,也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同等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这次的补课计划不由魁省教育厅负责,而是各个教委、各个学校根据其自身特点以及学生的情况来“灵活决定”相应的补课计划,特别是为有学习障碍以及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辅导课,并为来自移民家庭的学生提供法语额外补习。 这笔资金将分配给全省的2700所学校,平均每个学校可分得11万元,其中的大部分资源将向曾举行无限期罢工的教师工会——独立教育联盟FAE(Fédération autonome de l’enseignement)有关的学校和学生倾斜。因为在这次罢工中,与其他工会相关的学生只在11月和12月缺了9个上学日,而与FAE有关的学校则从11月23日起关闭至12月28日,缺课日高达24天,受影响最大。除了教育系统内的补课计划,一些帮助做作业的相关组织,如Alloprof 、 Tel-jeunes 等也获得了4200万元的资金来提供额外的教育服务。 这次高达3亿元资金的补课计划将分几个阶段进行。从1月9日开始的未来两周内是补课计划的筹备阶段,包括确定需要补课的学生,愿意提供补课服务的教师,准备提供补课的场所,商讨最大公约数的补课时间等等;从1月22日开始的那一周将联系需要补课的学生家长,并征得家长的同意。最终补课将从从1月29日开始,适用于本学年剩下的所有时间,包括春假和暑假。补课时间可以是午餐时间、下课后或者春假期间。 除了大手笔的补课计划,今年的部级省考将推迟几天举行,具体时间尚未确定,对于没有通过部级省考的学生,政府将提供免费的暑期补课。鉴于罢工带来的教育损失,魁省政府还决定调整部级省考在学生成绩上的权重,其中今年小学部级省考成绩在总成绩的权重从原来的占比20%降低到10%;而中学部级省考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将从原来的占比50%下调到20%。 自愿 魁省政府为弥补学生缺课9至24天而制定的计划看起来非常可靠,照顾了方方面面,包括必要的基础课辅导,为有特殊需要儿童提供的支持和帮助,为新移民儿童提供的法语支持、为中学毕业生提供免费的暑期课程、为春假期间提供补习的学校和组织提供经济援助等等,但都建立在教师以及其他教育专家的善意之上,建立在一群至今并未完全摆脱与政府对峙情绪工作人员的自愿承诺之上。而政府觉得这个办法行得通的原因一是认为魁省的老师都爱他们的学生,会为了学生的益处而愿意拿出自己的业余时间;二是经过这么长的罢工,特别是罢工期间没有任何收入的FAE工会成员来说,增加收入的诱惑可以大到足以让他们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来赚取额外的收入。其实,这种自愿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涉及到教师和家长两个不确定量。小学教师Catherine Baril就表示这个计划的初衷虽好,但必须要找到相应的补课人员,她很怀疑自己的许多同事是否愿意在课后继续工作,即使是在有加班费的情况下。蒙特利尔教师联盟主席Catherine Beauvais-St-Pierre 也表示,魁省教育系统本来就因为工作条件不具备吸引力而严重缺人,能维持正常的教学已经很不容易,如何能找到那么多愿意提供补课服务的人。 不过多年来一直呼吁政府提供资源支持学生教育的家长和教师都非常支持这一举措,甚至希望这些措施能够长期化执行。多年来,公立学校学生的家长没有如私立学校学生家长般的经济能力来给自己的孩子请家教或补课,这一次则是魁省政府颁布法令,并为课外补习提供资金,相当于使用公共资金缓解被人诟病的教育公平问题。 其实不仅是魁省的公立学校存在教育公平的问题,整个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都相当于是一个分层机制,只对大众提供最基本、有限的公立教育,而要想成为精英,就必须从市场上另行购买教育,如上私立学校,买不起的就被自然而然淘汰。换种说法,公立学校的“更少的学习、更多的游戏、更宽松的管理”,实际上意味着如果想要跻身社会精英,就需要更多的自律、更多的课外辅导与公立教育之外更多的社会资源,而这都需要金钱铺路,不是普通家庭能承受得起的,这次魁省政府为学生的课外辅导提供费用当然受到家长的欢迎,尤其是Drainville厅长还承诺如果未来两周的评估发现需求高于预期,还会增加资金。 反应 总体而言,这次公布的补课计划在社会各界得到了普遍好评。在教育领域内部,魁北克学校服务中心联合会 (FCSSQ)、魁北克总学校理事会协会 (ADGSQ) 和蒙特利尔学校校长协会 (AMDES) 等都对这种通过补课而不降低成绩评估的措施持欢迎态度。在学生家长层面,魁北克省家长委员会联合会 (FCPQ)和魁北克省家长委员会重组组织 (RCPAQ) 也对政府肯放权,让各个学校能够根据需要灵活决定适合自己的补课计划而感到高兴。 工会方面虽然对政府措施的“预期结果保持谨慎和现实”态度,但还是对此表示欣慰。FAE主席Mélanie Hubert表示:“罢工花了大约 20 天的时间,终于落实了 20 年前就应该采取的措施。”魁省儿童教育和健康观察负责人Sylvana Côté也表示,科学研究表明,追赶学业的最佳策略是在正常时间表和学校的框架内进行,而不是等到假期或学年结束后再补,她呼吁家长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帮助自己的孩子赶上学业。“  

定心观现实,旷怀向未来——2024新年社论

七天评论员 步虚 2024年已经启动,挂带着过往时光的多重印痕,承载着人们的热切祈盼和真诚祝愿,开始在我们的身边运行。 过往时光多重印痕中,浓缩有我们大家亲身经历和亲眼见证的一切。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我们高兴地看到:在加拿大《排华法》出台100周年之际,联邦各地的华人不约而同地举行了不同规模的系列活动,为维护自身权益和促进加拿大多元社会建设大声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和意志;面对社会上不断炒作的明显带有反华、仇华和污华色彩的各类议题,在加华人群体用语言和实际行动,旗帜鲜明地彰显了自己的立场和态度;面对中加关系遭遇的波折和困境,许多华人朋友主动积极地展开工作,为推动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我们还高兴地看到:有着千年教派争斗和民族恩怨的伊朗和沙特两个地区大国,在东方文明伟力的牵引下终于获得了和解;在不断发生的地区武装冲突及个别国家的野蛮行径和有恃无恐的态度面前,追求和平与公正的全球正义力量没有退缩,没有沉默;为应对西方国家势力的欺凌和盘剥,“全球南方”、“金砖国家”越来越作为一个整体存在,同频发声、同步行动而让国际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格局;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危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在迪拜召开,大会过程中展现的环保意志,特别是年轻群体的环保意志,让人感受到了希望与可能。 同样,也是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我们不无遗憾和忧虑地经历和见证了:持续保持高位的银行利率,不断上涨的生活必需品价格,此起彼伏的罢工事件和群众抗议集会,北美大地上空肆虐的森林大火,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民粹主义浪潮,当然更有全球多处经历的战争和冲突。 2023年12月的最后一天,加拿大国家广播公司的网站(法语),用“动荡不安”一词来概括2023年。法国权威财经类媒体《回声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世界动荡的风险日益增长》的年终专栏文章,作者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英国剑桥大学王后学院院长兼安联首席经济顾问埃尔-埃里安。文章指出:西方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在2023年经历了糟糕的一年。而首要原因是现有秩序内部的紧张导致全世界对其有效性和合法性产生了更多的怀疑。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决定建立替代西方主导秩序的选项来保障自身利益,全球经济面临进一步碎片化的风险,美国的领导地位将被削弱,朝着失序发展的系统性转变正在加速进行。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人们普遍看到并切身感受到——一种疑虑和悲观氛围在全球四处弥漫。欧洲政府资助的精英智库“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委托民调机构在全球21个国家(11个欧洲国家以及包括中国、美国、巴西、印度、印尼、沙特、南非等在内的10个非欧洲国家) 进行的调查显示,“西方国家的人对未来比印度人、印尼和中国人更为悲观”。 如何驱散弥漫全球的悲观氛围,怎样才能从动荡不安的环境中获取稳定的力量,这是摆在2024年全球民众面前的大问题。而思考和争取正确回答这一问题的路径,就存在于过往时光的印痕之中,因为2023的“动荡不安”不是突然形成的,而是过往一系列危机的叠加所造成的。 2023年的美国国家战略智囊圈曾经发生过一件大亊,它被全球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普遍视为一件极具“时代意义”的事件。而西方主流学界和媒体,基于自身的意识形态立场和地缘政治经济利益的考虑,不想也不能对此进行大肆宣讲。这个事件就是所谓的“新旧华盛顿共识交替”,而在我们看来,更准确的叫法应该是“华盛顿共识内爆”,因为新旧共识的共同实质——巩固华盛顿及华尔街霸权的宗旨没有变。 所谓“华盛顿共识”,用美国著名学者乔姆斯基的话来说,就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一系列理论,它们由美国政府及其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所制定,并由它们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实施。”具体一点说,就是以大市场、小政府为制度安排,以最大幅度地放宽政府管制、全面私有化和自由化为基本内涵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华盛顿共识”确立了华盛顿(美国政府)与华尔街(金融资本集团)之间的互为共生关系,其基本内涵是:华盛顿护卫却依靠华尔街,华尔街巩固并规范华盛顿。它让整个世界变成了美国资本,其中首先是自由金融资本超速增值的天堂,使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全部资源和核心国有资产在失去政府保护之后成为美国资本的猎物。美国资本的强盛连带着美国霸权的强盛,南美和东欧几乎彻底被收割,“单极化世界格局”由此逐步形成。然而,自由资本的本质是无尽的贪婪和藐视一切的狂傲。由此造成的事实是:资本巨头的海量收益非但没有惠及美国社会和美国中下层人民,而且还造成了美国产业和实体经济的快速空洞与衰落。 于是在2023年4月末的一天,人们看到: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有着美国“未来政治之星”名号的沙利文在美国顶端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发表了一次题为《重振美国经济领导地位》的演讲,提出了自己的所谓“新华盛顿共识”。演讲中,沙利文言辞激烈地抨击了美国过去40多年一直推崇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彻底否定了市场可以自动有效配置资本和资源的论断,明确指出了金融资本过度发展打击了美国的工业和创新能力,自由市场经济导致了贫富两极分化和不平等,威胁了美国的民主政治等事实。与此同时,沙利文还指责中国的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认为美国也要搞自己的产业政策,要筑建“小院高墙”以保护美国基础技术;要联合盟友来组建由美国主导的产业链,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要将技术优势武器化,以阻止中国的强大发展,进而重振美国经济领导地位。 刚刚过去的2023年清楚地告诉我们,华盛顿共识的内爆造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整体性动荡不安和深层次双重安全焦虑,即(1)西方国家内部的“民主危机”引起的“社会安全焦虑”,(2)全球格局中西方自身“霸权危机”引起的“国家安全焦虑”。这种动荡感和深层安全焦虑的影响波及全球,形成了全球弥漫的悲观氛围。这就是刚刚过去的2023年留给我们大家的主要印象,也是今天的我们所面临的基本现实。 不过,如果人们愿意定心旷怀,从另一个角度,从更大的视野来看,华盛顿共识内爆及其所产生的双重安全焦虑,实际上从反方向上证实了中国道路的正确及其所拥有的内在能量,并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了中国道路潜含的全球共通性意义。所谓中国道路,概而言之就是: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推动“国有资本增效”、“国有企业做大做强”与持续“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同步展开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实践。而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政府通过各种途径不断要求和敦促中国加快民营化、私有化、自由化步伐,以求将金融资本在美国国内的巨大破坏性作用进一步外引,同时让美国资本有更多更大的机会收割中国利益、强大美国国力。如此毫不遮掩的企图表达,恰恰说明美国的双重安全焦虑的严重程度。极度焦虑的美国还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这是值得我们在2024年关注的一个大问题。 然而,不管怎样,2023年已经过去,华盛顿共识内爆的影响虽然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华盛顿共识的权威性正在成为过去。今天,可以肯定地说,华盛顿共识变了,华盛顿变了,世界更变了。 天开新岁月,人改旧乾坤。在新的一年里,新的生活现实,将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参与和作用下逐步展开;新的全球未来,将在现实展开的过程中日渐清晰地呈现。 定心观现实,旷怀向未来。这是我们的生活态度,亦是我们与世交往的方式。在2024年刚刚开始不久的今天,我们愿以此和七天的各位读者和朋友一道,合力迎接属于我们大家的新未来。2024-01-02  

定心观现实,旷怀向未来 — 2024新年社论

七天评论员 步虚 2024年已经启动,挂带着过往时光的多重印痕,承载着人们的热切祈盼和真诚祝愿,开始在我们的身边运行。 过往时光多重印痕中,浓缩有我们大家亲身经历和亲眼见证的一切。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我们高兴地看到:在加拿大《排华法》出台100周年之际,联邦各地的华人不约而同地举行了不同规模的系列活动,为维护自身权益和促进加拿大多元社会建设大声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和意志;面对社会上不断炒作的明显带有反华、仇华和污华色彩的各类议题,在加华人群体用语言和实际行动,旗帜鲜明地彰显了自己的立场和态度;面对中加关系遭遇的波折和困境,许多华人朋友主动积极地展开工作,为推动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我们还高兴地看到:有着千年教派争斗和民族恩怨的伊朗和沙特两个地区大国,在东方文明伟力的牵引下终于获得了和解;在不断发生的地区武装冲突及个别国家的野蛮行径和有恃无恐的态度面前,追求和平与公正的全球正义力量没有退缩,没有沉默;为应对西方国家势力的欺凌和盘剥,“全球南方”、“金砖国家”越来越作为一个整体存在,同频发声、同步行动而让国际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格局;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危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在迪拜召开,大会过程中展现的环保意志,特别是年轻群体的环保意志,让人感受到了希望与可能。 同样,也是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我们不无遗憾和忧虑地经历和见证了:持续保持高位的银行利率,不断上涨的生活必需品价格,此起彼伏的罢工事件和群众抗议集会,北美大地上空肆虐的森林大火,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民粹主义浪潮,当然更有全球多处经历的战争和冲突。 2023年12月的最后一天,加拿大国家广播公司的网站(法语),用“动荡不安”一词来概括2023年。法国权威财经类媒体《回声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世界动荡的风险日益增长》的年终专栏文章,作者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英国剑桥大学王后学院院长兼安联首席经济顾问埃尔-埃里安。文章指出:西方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在2023年经历了糟糕的一年。而首要原因是现有秩序内部的紧张导致全世界对其有效性和合法性产生了更多的怀疑。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决定建立替代西方主导秩序的选项来保障自身利益,全球经济面临进一步碎片化的风险,美国的领导地位将被削弱,朝着失序发展的系统性转变正在加速进行。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人们普遍看到并切身感受到——一种疑虑和悲观氛围在全球四处弥漫。欧洲政府资助的精英智库“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委托民调机构在全球21个国家(11个欧洲国家以及包括中国、美国、巴西、印度、印尼、沙特、南非等在内的10个非欧洲国家) 进行的调查显示,“西方国家的人对未来比印度人、印尼和中国人更为悲观”。 如何驱散弥漫全球的悲观氛围,怎样才能从动荡不安的环境中获取稳定的力量,这是摆在2024年全球民众面前的大问题。而思考和争取正确回答这一问题的路径,就存在于过往时光的印痕之中,因为2023的“动荡不安”不是突然形成的,而是过往一系列危机的叠加所造成的。 2023年的美国国家战略智囊圈曾经发生过一件大亊,它被全球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普遍视为一件极具“时代意义”的事件。而西方主流学界和媒体,基于自身的意识形态立场和地缘政治经济利益的考虑,不想也不能对此进行大肆宣讲。这个事件就是所谓的“新旧华盛顿共识交替”,而在我们看来,更准确的叫法应该是“华盛顿共识内爆”,因为新旧共识的共同实质——巩固华盛顿及华尔街霸权的宗旨没有变。 所谓“华盛顿共识”,用美国著名学者乔姆斯基的话来说,就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一系列理论,它们由美国政府及其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所制定,并由它们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实施。”具体一点说,就是以大市场、小政府为制度安排,以最大幅度地放宽政府管制、全面私有化和自由化为基本内涵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华盛顿共识”确立了华盛顿(美国政府)与华尔街(金融资本集团)之间的互为共生关系,其基本内涵是:华盛顿护卫却依靠华尔街,华尔街巩固并规范华盛顿。它让整个世界变成了美国资本,其中首先是自由金融资本超速增值的天堂,使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全部资源和核心国有资产在失去政府保护之后成为美国资本的猎物。美国资本的强盛连带着美国霸权的强盛,南美和东欧几乎彻底被收割,“单极化世界格局”由此逐步形成。然而,自由资本的本质是无尽的贪婪和藐视一切的狂傲。由此造成的事实是:资本巨头的海量收益非但没有惠及美国社会和美国中下层人民,而且还造成了美国产业和实体经济的快速空洞与衰落。 于是在2023年4月末的一天,人们看到: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有着美国“未来政治之星”名号的沙利文在美国顶端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发表了一次题为《重振美国经济领导地位》的演讲,提出了自己的所谓“新华盛顿共识”。演讲中,沙利文言辞激烈地抨击了美国过去40多年一直推崇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彻底否定了市场可以自动有效配置资本和资源的论断,明确指出了金融资本过度发展打击了美国的工业和创新能力,自由市场经济导致了贫富两极分化和不平等,威胁了美国的民主政治等事实。与此同时,沙利文还指责中国的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认为美国也要搞自己的产业政策,要筑建“小院高墙”以保护美国基础技术;要联合盟友来组建由美国主导的产业链,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要将技术优势武器化,以阻止中国的强大发展,进而重振美国经济领导地位。 刚刚过去的2023年清楚地告诉我们,华盛顿共识的内爆造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整体性动荡不安和深层次双重安全焦虑,即(1)西方国家内部的“民主危机”引起的“社会安全焦虑”,(2)全球格局中西方自身“霸权危机”引起的“国家安全焦虑”。这种动荡感和深层安全焦虑的影响波及全球,形成了全球弥漫的悲观氛围。这就是刚刚过去的2023年留给我们大家的主要印象,也是今天的我们所面临的基本现实。 不过,如果人们愿意定心旷怀,从另一个角度,从更大的视野来看,华盛顿共识内爆及其所产生的双重安全焦虑,实际上从反方向上证实了中国道路的正确及其所拥有的内在能量,并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了中国道路潜含的全球共通性意义。所谓中国道路,概而言之就是: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推动“国有资本增效”、“国有企业做大做强”与持续“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同步展开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实践。而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政府通过各种途径不断要求和敦促中国加快民营化、私有化、自由化步伐,以求将金融资本在美国国内的巨大破坏性作用进一步外引,同时让美国资本有更多更大的机会收割中国利益、强大美国国力。如此毫不遮掩的企图表达,恰恰说明美国的双重安全焦虑的严重程度。极度焦虑的美国还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这是值得我们在2024年关注的一个大问题。 然而,不管怎样,2023年已经过去,华盛顿共识内爆的影响虽然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华盛顿共识的权威性正在成为过去。今天,可以肯定地说,华盛顿共识变了,华盛顿变了,世界更变了。 天开新岁月,人改旧乾坤。在新的一年里,新的生活现实,将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参与和作用下逐步展开;新的全球未来,将在现实展开的过程中日渐清晰地呈现。 定心观现实,旷怀向未来。这是我们的生活态度,亦是我们与世交往的方式。在2024年刚刚开始不久的今天,我们愿以此和七天的各位读者和朋友一道,合力迎接属于我们大家的新未来。2024-01-02  

246倍!加拿大高管年薪创新高,新年第2天上班27分钟,挣完普通人一年的工资6万元,你相信这是通货膨胀惹的祸吗?

  据最新报告,加拿大最高薪酬的首席执行官的年薪是普通工人的246倍,报告作者说通货膨胀是工人和高管薪酬差距扩大的一个因素,你信吗? 根据加拿大政策选择中心(Canadian Centre for Policy Alternatives,CCPA)的一份最新研究,对于加拿大最高薪酬的100名首席执行官来说,这又是一个创纪录的一年。 根据这份报告,在新的一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里——确切地说,是27分钟内——加拿大最高薪酬的100名首席执行官已经赚取到普通工人的年薪。 根据这份报告,如果将周一算作带薪假日,这相当于在1月2日上午9:27之前,他们已经赚取了大约60,600加元。 总部位于渥太华的CCPA是一家专注于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的智库,他们发现加拿大最高薪酬的100名首席执行官现在赚取的是典型工人收入的246倍。这个数字打破了去年创下的243倍的平均工人薪酬纪录。 CCPA的高级经济学家、该报告的作者大卫·麦克唐纳(David Macdonald)表示:“这100名首席执行官,绝大多数是男性,在2022年平均获得了1490万加元的薪酬。这一数额超过了他们在2021年创下的破纪录薪酬1430万加元,创下了我们数据系列的新纪录。” 这令人愤怒!有人说。 “这主要是一个关于通货膨胀的故事……首席执行官主要通过奖金支付,而这些奖金是基于诸如营收和利润等因素的。当由于通货膨胀而导致营收和利润飙升时,奖金也会激增。” 麦克唐纳表示,尽管如此,普通工人的工资通常跟不上通货膨胀。 “在2022年,加拿大的普通工人平均获得了1800加元或3%的平均工资涨幅。但2022年物价上涨了6.8%,这意味着与2021年相比,工人的实际工资减少了近4%。” 相比之下,根据该报告,前100名首席执行官在2022年平均获得了62.3万美元,涨幅为4.4%。 一位经济学家表示,CCPA提出的这类研究是“有缺陷的”。 “你只能得出这个结论的方式是你正在将橙子与苹果进行比较,”弗吉尼亚州乔治梅森大学的经济学助理教授文森特·杰洛索(Vincent Geloso)说。 杰洛索表示,像这样的报告未能包括其他形式的员工补偿,比如福利。 “人们获得更多的辅助福利,比如保险、弹性工时等。雇主支付的这些费用并未被视为补偿。当你将它们纳入考虑,而不仅仅是工资,你会得到一个完全不同的画面。” 在为加拿大私营部门解决方案促进的智库弗雷泽研究所(Fraser Insitute)于2020年撰写的一份报告中,杰洛索还提出,首席执行官是因为拥有日益受到需求的独特技能而获得薪酬。 “今天你会发现首席执行官拥有更多的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以及理工科学位。因此,就纯知识而言,他们在更难的科学和领域中更具技能。” CCPA的报告提出了减少薪酬差距的一些建议。比如引入更高的最高边际税收档次,取消超过100万加元薪酬的企业所得税可抵扣性,对富人征收财富税,并提高资本收益纳税率(让首席执行官在出售股票所得款项上支付更多税款)。 加拿大高管最高年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