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

/ 新闻
西宁:一座四季常绿的花园城市

西宁:一座四季常绿的花园城市

一街一品、四季常绿、花香满城的花园城市,如今的“绿色西宁,花园城市”令人精神振奋。四季常绿、花香满城,今天,这已经不是南方大都市的代名词,同样也是未来“大西宁”打造精致城市的美好期许。 古城西宁,这个西部经济欠发达的青海省省会,高海拔,干旱少雨,条件与内地城市无可相比,建设花园城市,勇气可嘉,底气何在?路径何方? “把规划建设宜居宜业‘大西宁’作为城市未来发展方向,把提升在兰西城市群中的极核作用和战略地位作为重点,切实扛起省会之责、走好西宁之路,高标准建设美丽幸福新家园。”今天,无数的内外因聚合,无数的主客观汇集,“如花似锦”的美丽西宁画卷定能呈现在世人眼前。 绿色西宁迈出新步伐 “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是西宁人民永恒不变的绿色追求,我们将持之不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让西宁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西宁市市长张晓容曾这样表示。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西宁努力构建“一芯二屏三廊道”城市新型生态格局,在持续优化城市生态本底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城市绿化空间,大幅提升夏都颜值,以“花园城市”作为西宁自然环境的底色、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和民众高品质生活的底色。 每年放弃170多亿元(人民币,下同)工业产值,西宁正在436公顷工业用地上建设首个西北地区国际园林博览园,成为西宁一道永久性的绿色隔离屏障。 项目位于西宁城市副中心多巴新城与甘河工业园西区之间的生态隔离绿地。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园林播种未来新城”为主题,按照“边申办、边建设”的总体部署,融入“海绵城市”理念,通过实施有高原城市魅力的园艺精品工程,修复自然,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作为青海生态立省的写照,园博园是幸福西宁绿色发展的典型缩影。而与之遥相呼应的是西堡生态森林公园,规划总面积达2.17万公顷的西堡生态森林公园是西宁“绿芯”,被称为西宁“中央公园”,项目涉及两区一县5个乡镇,31个行政村,是将来西宁城市布局和产业格局进行大转型、大升级的重要支撑。目前造林绿化、海绵化改造、山体景观林营造、道路作业等项目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中,已完成造林超过2200公顷。 绿色西宁底色渐浓 盛夏,漫步于西宁这个大“花园”中,火烧沟生态修复项目、北川河湿地公园、湟水国家湿地公园……极目远眺中,绿色美景尽收眼底。 绿树成荫、鲜花烂漫,信步于绿道,令人神清气爽……位于西宁市城西区的火烧沟仿佛一夜之间旧貌换新颜,成为夏都又一处绿色生态走廊的美丽景观。 这是一片面积达585万平方米的生态廊道建设区,如今区域内已有各类绿植百万余株。由于景色优美,已日渐成为周边群众休闲活动的最佳去处。 天水一色、绿意盎然、鸟语花香……过去的一年,太多变化令人欣喜:西宁市森林覆盖率达34.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5%,夏都西宁的颜值形象加快提升,广大民众的绿色福祉明显增强。完成国土绿化3.99万公顷,为历年平均任务量的1.7倍,创历史新高;提前两年完成南北山1.8万公顷绿化造林任务。城区绿化由“单纯见绿”向“多姿多彩”转变,不断彰显园林城市的品质内涵,体现着高原人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在新时代共建共享,在新时代更加幸福。 花园城市前景可期 如今的西宁,不仅是地处青藏高原、拥有历史积淀的高原古城,更是身处兰西城市群的重要城市,规划建设宜居宜业“大西宁”已成为西宁的重要机遇和使命。 近两年,打造高品质精致城市,推动城市扩容提质,成为西宁上下的共识和行动。西宁也审时度势提出新的城市定位——“打造宜居宜业大西宁”,构建幸福西宁,花园城市。 今天的西宁,正以世界眼光、一流标准把握新时代城市未来发展趋势。实施“幸福西宁,高品质生活”八大工程,则是未来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获得感、幸福感的真实体现。而“花园城市”建设更是大西宁实现幸福城的最佳体现。 在浏览《“幸福西宁.花园城市”绿化美化彩化行动方案》时,记者看到了一份《西宁市适生彩叶植物品种表》,紫叶李、金叶榆、王族海棠、红叶碧桃……将近30种。尽管对这些植物品种了解不多,但美好的感觉油然而生。相信它们一定会在游园、在绿地、在高原古城的每一处舒展筋骨,展示自我、点缀生活、扮靓人间。 “努力实现绿化空间趋于完善,绿化品质不断提升,多彩花园初见雏形……”西宁市林业局局长周仁义说,我们要按照增绿量、提品质、添色彩、见成效的思路,紧扣绿化美化彩化主题,开展森林拥城增绿行动、园林精品提质行动、花园城市添彩行动,使城市面貌更美、生态环境更优、人居环境更佳,推动西宁城乡绿化成果高质量发展,实现市民高品质生活。 ...
/ 新闻
西宁:地绿 天蓝 水清的幸福城市

西宁:地绿 天蓝 水清的幸福城市

蔚蓝的天空映衬着清澈的湖水,弯弯的小河,金黄的柏树,山峦连绵起伏,多彩的秋装散落其间,其景致反比夏日更加绚丽多彩。金秋的西宁,除了蕴含着秋日气息的金黄,多了些许艳丽细腻的柔美,代表着夏日纷扰的碧绿仍在不断衬托着西宁绿色的底蕴。 “高原绿”让城市越来越美 金秋时节,在新建成开放的碧山公园,粉色、红色、白色的波斯菊构筑起公园入口处大片的花海,在秋日里与山间由低到高渐变的黄绿色共同描绘着一幅秋日图景。 “现在这个时节还能看到这样大片的花海的确令人欣喜。”58岁的晁玉良拿着手机在花海处拍个不停。作为老西宁人,晁玉良看到过曾经秋日西宁的单调,便更能从如今的秋景中体会到多彩的变化。“以前就算是夏季也不见得能看到颜色如此丰富的花朵。你看看现在,就算到了秋季我们也照样能看到百花齐放的场景。现在的西宁市真的是越来越美了。” 见缝插绿,见空置绿,拆墙透绿。近年来,西宁市先后建设规划面积达217平方公里的西堡生态森林公园,将436公顷工业用地用于建设园博园,相当于每年放弃170亿元的工业产值;曾经垃圾遍地的火烧沟,如今正在一步步转变为一片生机盎然、鸟语花香的世外桃源;曾经不见绿色、环境脏乱的苦水沟变成了绿化面积达75%以上的特色公园;长青园沿线原本已经卖给开发商的黄金土地如今则成为了贯穿城市中心的首个带状公园…… 随着公园的增多,市郊公园不再是西宁呼吸惟一的“绿肺”,城区的道路绿化也已不再是西宁城区惟一的“调色盘”。在城市的街角、道路沿线、河道两岸,一处处色彩丰富、形态各异、功能齐备的“口袋公园”“袖珍公园”“巴掌绿地”丰富着城市的绿地资源,提升着居民的幸福指数。 “以前街道上除了早年栽植的树木就再也见不到其他植被了。现在沿街除了各色花卉,街角的小公园也给我们提供了一处散步的好去处。不得不说近些年西宁城越来越美了。”家住五一路的张慧茹说道。 随着公园、绿地的增多,西宁市民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也由最初的3.2平方米提高到12.5平方米,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近年来,西宁市围绕“高原绿”建设行动,突出城市山体、公园游园、三河六岸、景观道路美化彩化等内容,构筑了多姿多彩的生态空间。成为西北地区惟一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双项荣誉的省会城市。 保卫蓝天让空气更洁净 在很多人眼里,远离城市的旷野才能目睹到地球母亲描绘的最纯正的蓝色,但西宁却用久久为功的毅力打赢打好蓝天保卫战,用最透彻的蓝天映射着这颗高原明珠散发的光芒。前不久,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发布的最新报告《大气中国2020》中,对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在2019年大气污染治理的努力程度和治理效果分别进行了打分,“从而得出了2020中国蓝天百强城市榜”,西宁则成为该榜单综合得分排名前20的城市。 西宁作为省会城市,承载着全省近40%的人口居住,处于全省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区域。但脆弱的生态环境、特殊的地理条件,让西宁必须在寻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头顶的这一片蓝天白云。为了改善空气质量,打赢打好蓝天保卫战,西宁市出台《西宁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相继制定《西宁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问责办法》《西宁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考核细则》《西宁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启动办法》等10余部地方性环保法律法规、工作制度,狠抓“抑尘、减煤、控车、治企、增绿”等措施,深入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解决扬尘污染、工业企业污染等突出问题。 从2015年至2019年,西宁空气质量优良率和综合指数排名连续5年位居西北五省省会城市前列,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总体良好。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15年77.5%上升到2019年的86%,PM10、PM2.5年均浓度大幅下降,其他污染物均控制在二级标准以内。” 而煤改气的实施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清洁能源的同时,越来越干净、卫生的城市环境也是市民们切身感受到了对于空气质量改善带来的好处。 “以前一到供暖期,楼道里、院子里到处落的是煤渣子。自从用上了天然气,楼道里也干净了,空气也好多了,最重要的是比烧煤安全多了。”谈起身边的环境变化,家住城西区交通巷的71岁老人钱国富对此感触最深。 为了给冬季的蓝天减负,西宁加速大力推进“煤改气”工程,如今越来越多的住宅小区用上了清洁、方便的天然气。西宁主城区“煤改气”在北方城市率先清零。同时,为了强化煤炭市场规范化管理,西宁建立一级煤炭市场和二级销售网点,有序规范进行煤炭销售活动,并定期开展市场和网点煤质抽样检测,对经营不合格的市场和网点实行退出机制。 为持续巩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成效,全面完成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西宁市还通过进一步强化“技防+人防”监管力度,建立治理考核奖惩机制等方式护卫“西宁蓝”。 推进“河湖清”让水养着城 告别了往日的脏乱差,北川河畔如今绿树成荫,碧水连天,鱼鸟嬉戏,水榭亭台,如今的北川河湿地公园已经成为西宁市民日常休闲娱乐、消遣散心的好去处。“自北川河湿地公园建成后,每逢周末我都会带着家人来这里游园赏景,感受西宁美丽的生态变化。”此时虽已入秋,但北川河湿地公园内部依旧碧波荡漾,夏日的翠绿逐渐褪去,金黄的秋装却令这里有了别样的风貌。在市民王彻眼中,这一抹“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绝不亚于任何一处的美景。 95公顷的景区大水面、60公顷的绿化面积……北川河的综合治理将城市绿地、公共空间、生态绿廊有机结合,并与西宁市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相融合,形成了一处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城区水系景观带。而这一切都要得益于北川河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 不仅北川河,近年来,西宁市河道治理由单一治理逐步向深度治理与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相结合的综合治理转变,开展岸线综合整治,相继实施湟水河干流水生态综合治理及水系景观建设、北川河综合治理、南川河水生态文明建设、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隐患治理与规范化建设等,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流域水质总体稳定。生态补偿调节作用显现,南川河径流水量明显增加,湟水流域(西宁段)出境断面水质持续向好发展。 同时,西宁市落实河长987名、湖长258名,全市境内的65条主要河流和27座水库现在全部都有河湖长负责,全市87座涝池、18处万亩灌区、4处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1处重要湿地及其他人工水体等涉水区域也一并纳入河湖长制管理范围,实现了全市涉水区域全覆盖。 以水养城、以水美城、以水润城、以水活城。西宁市高标准推进“河湖清”建设行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三川一水”综合治理,将“河湖相连、林水相映、城水相依、人水和谐”要求落实到城市建设发展的各个环节,把水系做活、做精、做美,切实筑牢绿色发展样板城市水生态本底,打造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 ...
蒙特利尔老港区扶轮社将举办2020圣诞节网上竞拍筹款活动

蒙特利尔老港区扶轮社将举办2020圣诞节网上竞拍筹款活动

时间: 2020年12月1日-12月15日 竞拍网站:www.32auctions.com/rotaryvieuxmontreal2020 筹款用途:所有筹款将捐赠给蒙特利尔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帮助疫情期间由于失业、精神压力 及与朋友和社会隔离导致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年轻人 国际扶轮社介绍(www.rotary.org) Rotary International 国际扶轮社始创于1905年,迄今已有115年历史,总部设在美国芝加哥郊区的爱文斯顿,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一个慈善组织,也是在联合国占有席位的唯一慈善机构。国际扶轮社是一个全球性的由商人和职业人员组成的慈善团体,它在215个国家拥有120万会员。全球3.6万个扶轮分社(Rotary Club)被划分为529个地区和34个地带。它是一个非政治和非宗教的组织,不分种族、肤色、信仰、宗教、性别或政治偏好,开放给所有人参与。国际扶轮的特色之一是每一个扶轮社的成员需来自各种不同的职业,鼓励社员在各自的职业中提高职业道德,提供各项社会服务;另一个特色是各扶轮社固定每周利用一次的早餐、午餐或是晚餐时间举行例行聚会,聚餐时间既是社交活动又是一起讨论服务目标的机会,聚会中通常都会邀请各类来宾做关于各种课题的演讲。 国际扶轮社遵从四大考验,即我们所想、所说、所做的事应事先扪心自问: 一、是否一切属于真实 ? IS IT THE TRUTH ? 二、是否各方得到公平 ? IS IT FAIR TO ALL CONCERNED? 三、能否建立善意和增进友谊 ? WILL IT BUILD GOODWILL AND BETTER FRIENDSHIPS? 四、能否兼顾彼此利益 ? WILL IT BE BENEFICIAL TO ALL CONCERNED? 国际扶轮社致力于建立国际关系,改善生活和通过促进和平和永远根除小儿麻痹症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其服务的领域如下: 促进和平 疾病预防,根除小儿麻痹症 提供清洁水源 拯救母亲和孩子 支持教育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灾难响应 国际扶轮社基金会 (The Rotary Foundation) 扶轮社基金会也被称作扶轮基金,是一个国际性的非盈利机构,是国际扶轮社推动各项全球服务计划的后盾,其款项來自于全球各地扶轮社会员自发性的捐款和支持,全球扶轮分社的筹款和社会捐款。其目标是通过改善健康,支持教育,减少贫穷的方式,促进全球彼此间的理解、善意及和平。 100多年来,扶轮基金为根除小儿麻痹症做出了巨大贡献。截止目前,基金会已出资20亿美元帮助终止小儿麻痹症。目前世界仅有3个国家还有小儿麻痹症患者。基金会的目的是让全球不再有一例小儿麻痹症。2013年开始,比尔盖茨基金会以2-1的比例资助国际扶轮社基金会“终止小儿麻痹症”专项基金,每年可高达1亿美元。 100多年来,国际扶轮社基金会已出资40亿美元用于全球改善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项目。 2019年基金会拨款$1.04亿美元支持了 全球1344个涵盖其6大服务领域的项目. 扶轮基金每年向全球30万个学生发放约$750万美元的奖学金,支持他们就读与国际扶轮社服务的6大领域相关的学科。研究生的奖学金2年可高达$5万-6万美元。 在新冠疫情发生后,国际扶轮社基金会已拨款2000万美元给全球扶轮社俱乐部用于抗击疫情。全球各地的扶轮社俱乐部也自筹款项帮助抗击疫情。 蒙特利尔老港区扶轮社介绍 蒙特利尔老港区扶轮社成立于1992年,迄今已有28年的历史。创始会长为蒙城知名的银行家张振华先生。 蒙特利尔老港区扶轮社创始会长 张振华先生 蒙特利尔老港区扶轮社是依循国际扶轮社的规章所成立的地区性社会团体,以增加职业交流及提供社会服务为宗旨,所属区域为7040。 28年来,老港区扶轮社已筹集50万加币支持本地和国际非盈利机构和项目。以下是部分资助过的机构名称: 麦吉尔大学健康医疗中心 基金会-国际心脏手术奖学金 满地可中华医院; 蒙特利尔华人服务中心 蒙特利尔儿童医院 AMI Quebec 心理健康服务 青年创新 老港救济所; 老年痴呆所 救世军 无家可归青年收留所 妇女救济所 2019年捐赠给魁北克AMI心里健康中心$10,000加元 国际项目方面,老港扶轮社资助的部分项目如下: 美国芝加哥Emcee 司仪学校 津巴布韦MNMH医院孵化器运输项目 乌干达坎帕拉婴儿孤儿院项目 中国健康饮用水项目 毛里求斯弱势儿童免费早餐项目 印度厕所修建项目 根除小儿麻痹症项目 危地马拉扫盲项目 中国、刚果、加纳和秘鲁水卫生项目 向海地学校提供教育资料项目 圣马丁岛避难所项目 向布基纳法索和喀麦隆提供经杀虫剂处理的蚊帐,预防痢疾项目 蒙特利尔老港区扶轮社现有会员32人,分别来自加拿大、中国、南非、毛里求斯、尼日利亚、乌干达、德国等国家和地区。通常情况下,老港扶轮社会员每周五中午12:30在Westin 酒店Gazette 餐厅午餐,彼此分享交流,聆听演讲,享受团契。老港区扶轮社每年民选一位轮值会长,任期一年,主持董事会和扶轮社的日常工作。 蒙特利尔老港区扶轮社部分会员 今年蒙特利尔老港区扶轮社的轮值会长为蒙特利尔中华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席黄显淑女士。黄女士四年前由陈余安妮女士和张振华先生引荐成为扶轮社会员。疫情当前,她所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但她和老港区俱乐部的全体会员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积极应对。往年的筹款活动都是筹款晚宴。如今她必须创新思路,另辟蹊径,寻找筹款的新路子。今年10月7日,老港扶轮社成功举办了第三届高尔夫筹款活动,参加人员达60人。12月1日到12月15日,老港扶轮社将举办圣诞线上竞拍筹款活动,拟帮助蒙特利尔地区年轻人解决在疫情期间因失业、工作生活压力、与朋友和社会隔离造成的心理健康问题。 2020-2021 蒙特利尔老港区扶轮社轮值会长 黄显淑 明年2月12日中国新年,老港区扶轮社将联合蒙特利尔中华文化艺术基金会举办中国新年音乐会筹款活动,所筹资金全部捐赠给北京憨福尔慈善基金会,帮助智障青少年学习一些生活和工作的技能,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让他们能自食其力,重新获得生活的勇气。 在此,诚邀您参与本次圣诞线上竞拍活动,或捐赠竞拍物资,或竞拍。您的慷慨将让更多的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年轻人重获健康,重获希望!您的善举将改变他们的一生! 蒙特利尔老港区扶轮社能为华人社区提供那些服务? 为华人社区非盈利组织涉及扶轮社6大领域的项目提供资助 为年轻一代就读涉及扶轮社6大领域的大学、研究生等课程提供地区性和全球性的奖学金支持 为中国大陆涉及扶轮社6大领域的项目提供全球赠款援助 支持方式 1.捐款:请寄支票到: 蒙特利尔老港区扶轮社 Rotary Club of Old Montreal ...
/ 旅游指南
托木尔峰的凝视

托木尔峰的凝视

天山,巍峨壮丽,宽广纵横,绵延2500多公里,将中国新疆分为南疆和北疆;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7443米,刺破云霄,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境内。 阿克苏,因托木尔峰无数条冰川融化而汇成的阿克苏河而得名。阿克苏,有白水之意,在阳光的照射下,那翻滚的波浪银光闪闪,耀眼夺目。水量丰沛的阿克苏河,是中国第一大内陆河塔里木河的主要水源之一。蜿蜒宽阔的塔里木河,从西向东不停地奔流。这也使得阿克苏地区成为新疆南疆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天山南麓干旱少雨,光照好、昼夜温差大,加上土地平坦辽阔,也使这里成为最适宜优质农作物大面积高产的地区之一。 阿克苏是中国著名的优质棉花生产基地,连续几年的总产量逾100万吨,约占中国棉花产量的1/6,占世界棉花大区新疆产量的1/5。这里不仅瓜果飘香,而且阿克苏的苹果、红枣,库车的小白杏、温宿的纸皮核桃,已是赫赫有名,特别阿克苏的冰糖心苹果质佳量大,被誉为苹果之王,不仅闻名于中国,而且亦走向了世界。这里还是新疆为数不多的稻米基地,温宿大米早已名扬天山南北。 在天山山峦叠嶂间,大自然鬼斧神工,天造了温宿大峡谷和库车大峡谷,成为天山最美最大的的丹霞地质奇景,也就是岩盐喀斯特地质胜景。两大峡谷,各有千秋,相互争冠。温宿托木尔峡谷,被称为峡谷之王,到处是红崖赤壁和千姿百态的石峰石柱,造型各异、似人似仙、栩栩如生,如置身精美雄浑的自然画廊。库车大峡谷,因谷内沟壑纵横,幽深曲折,峰回路转,又称天山神秘大峡谷。这2处大峡谷,也被称为新疆地质演化博物馆。如今,天山主峰托木尔山峰、天山托木尔大峡谷成为了世界自然遗产。 这里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部分。阿克苏地区作为丝路上的一个重要路段,是距今2000年左右时期中国的古龟兹所在地,克孜尔石窟,也称克孜尔千佛洞,至今还向人们述说着佛教文化从印度传入中亚,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辉煌壮观的历史。其保存下来的早期洞窟壁画数量,远超过阿富汗巴米扬石窟群。新颖动听的龟兹乐,一度成为公元7-8世纪中国历史上鼎盛世时期大唐都城长安的流行音乐,而后龟兹乐又一路向东,抵达朝鲜、日本、缅甸等地。龟兹文化一度影响了世界。 阿克苏地区有2市7县,人口289万。阿克苏市是一座生机勃勃、美丽宜人的城市。在她的郊外,有长25公里,宽4公里的柯柯牙人工防护林,已成为城市的绿色屏障,也是世界荒漠化生态治理的一个典范。这里已是鸟语花香,瓜果满园,闲游如织。 ...
http://www.cgctv.com/wp-content/uploads/2020/10/7d8702ff-558e-4afc-ba79-a4d6b8f64937.jpg

“2020中餐烹饪世界烹饪锦标赛”加拿大赛区拉开序幕接受报名

秋景铺展红叶漫舞,远望枫林,宛如一团燃烧的火焰,染红了天际。金秋十月,中国烹饪协会传来火辣辣的喜讯, 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世界厨师联合会官方认证的全球唯一的中餐烹饪竞赛“2020中餐烹饪世界烹饪锦标赛”15号在北京隆重拉开了序幕。今是是世界厨师日,根据北京组委会的安排,加拿大赛区现在开始接受报名。 “中餐烹饪世界锦标赛” 在2015年创办至今,已经成功举办5届 ,曾邀请全球30余个国家 600余个代表队参赛,已成为世界餐饮业公认的中式烹饪竞技交流国际舞台,是中餐烹饪领域在国内外标志的活动。 “2020中餐烹饪世界烹饪锦标赛”首次增设海外赛区,并通过线上报名和上传烹饪作品参赛的形式,让海外华人和喜爱中餐烹饪的外国朋友也有机会参与到这样一个盛大的赛事活动中来。 “烹饪是科学,是艺术”中国菜以历史悠久,种类丰富,技术精湛等特点文明于世。他有着中国文化的灵魂和历史底蕴,他有艺术的美感,有高雅的人文情怀,也有着他的诗情画意。在国外很多外国人已经离不开中餐。 2019年第五届“中餐烹饪世界锦标赛”,赛事活动通过全媒体报道,累计超过4亿人次观看浏览。在第五届“中餐烹饪世界锦标赛”前后分阶段策划稿件16篇,传统媒体及新媒体,总采访用量超过330家次,引发网民互动超过685.5万次。 百度搜索 2019 “鲁花杯”中餐烹饪世界锦标赛得到相关结果1.6万条,新媒体传播,以“大家来晒中国菜”为主题,覆盖新浪微博、一直播、抖音三个社会化媒体平台,其中一直播平台累计曝光达到2.1亿,用户互动突破334.9万。新浪微博“大家来晒中国菜”话题阅读量1899.5万,用户讨论量13313次。抖音平台话题“大家来晒 中国菜”播放量5371.3万次; “中国味”播放量2841.8万次。 2020中餐烹饪世界锦赛又来了,他的主办方阵容鼎盛,这将是2020年一项经典的中华烹饪艺术竞赛的盛事。加拿大中华烹饪协会,加拿大环球华语电视台,加拿大商报有幸受到中国烹饪协会2020中餐烹饪世界锦赛组委会的委托,协助举办本届“中餐烹饪世界锦赛加拿大分区”赛事活动,共同打造一场海外中餐竞技的、有味道,有故事,有文化的盛宴。 由于时间的限制,加拿大赛区从10月20日开始报名并直接上传作品,在11月9日经过由中国烹饪协会指定的评选委员会评选后进入决赛的厨师和作品,将被选送到北京参加总决赛,“2020中餐烹饪世界锦赛”加拿大赛区报名即日开始。 一、线上(微信与EMAIL)报名时间:2020年 10月20日-11月8日 二.评选时间:2020年11月9日结束评选 三.报名形式:以视频+图片的形式报名,可以上传至GOOGLE DRIVE,然后把分享链接发给[email protected] 四 . 报名费用:个人$20 或¥100,团体$200或¥1000,经由微信(ID:july52005)红包或转帐或EMAIL TRANSFER TO [email protected] ▲扫描获得EMAIL:[email protected] ▲扫描加微信 july52005 四. 参赛作品 (1)视频拍摄要求 视频时长3-5分钟,需展示参赛选手制作全过程。 内容包括:专业选手可以着职业装亮相介绍、参赛作品名称及主辅料食材介绍、主辅料食材加工过程、烹制及装盘过程、作品展示。普通选手着装不要求,尽量展示选手优美的生活。 (2)作品电子图片要求 需提交作品完整俯视照片1张、作品完整正面照片1张、作品完整侧面 (3)所有被选送到北京参加总决赛的厨师和作品,将由专业摄制团队完成作品的拍摄工作。 五.竞赛项目:本届赛事为个人赛,设中餐热菜、中餐面点、创意冷菜、果蔬雕刻四个项目。 (1)中餐热菜、创意凉菜项目: 制作完成一款6人量菜肴作品。 (2)中餐面点:制作完成一款6人量面点作品。 (3)果蔬雕刻项目:制作完成一款果蔬组雕,使用3种原料以上,成型作品高度需达到30CM 六.参赛选手:专业厨师、热爱中餐烹饪有故事的各界人士。 七.选手福利: 所有报名参赛的选手,将获得加拿大中华烹饪协会的证书。 进入复赛的选手,获得加拿大中华烹饪协会的证书和厨师服一套。 进入决赛的选手将获得中国烹饪协会颁发的“2020中餐烹饪世界锦赛”证书。 主办方联同“东方嘉禾国际传播平台”美禾传媒,GochinaTV,建立直播入口和视频库,全球20000+点位全程配合大赛;并为参赛单位(餐厅),赠送机顶盒收看锦标赛的赛事盛况。 扫面下方二维码,填写您餐厅的信息地址,就会免费得到由“东方嘉禾国际传播平台”美未传媒送出的电视机顶盒一台。 ▲扫描此二维码,免费领取本次大赛机顶盒 一场晒出您的味道、讲出您的故事的赛事活动正等待着您的参与,我们将联合本地多家媒体,对加拿大分赛区的活动进行全程跟踪报道。愿本次赛事能为疫情中的您增添活力和信心,并将你餐厅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的了解与关注,使您尽快从疫情的阴霾中走出来,赛出您餐厅和您的一片彩虹。 2020中餐烹饪世界锦标赛加拿大赛区组委会 2020年10月20日 ”2020中餐烹饪世界烹饪锦标赛”加拿大赛区赞助条款 冠名赞助 1) 赞助费用:为加币($5000元) 2) 享有权利:2020中餐烹饪全世界锦标赛加拿大赛区总(冠军冠名赞助)名额1位; 3) 享有名誉:2020中餐烹饪全世界锦标赛加拿大赛区总(共同主席)称号; 4) 享有回报: 1. 颁发2020中餐烹饪世界锦标赛加拿大分赛区(中国烹饪协会-中餐烹饪世界锦标赛认证证书)一本; 2. 媒体视频访问 3. 送2020中餐烹饪全世界锦标赛(机顶盒)一个; 4. 送制作30秒赛事新媒体视频广告(由赞助商提供) 5. 新媒体广告(由赞助商提供Logo) 铂金赞助 1) 赞助费用:为加币($3000元) 2) 享有权利:2020中餐烹饪全世界锦标赛加拿大赛区总(铂金赞助)名额2位; 3) 享有名誉:2020中餐烹饪全世界锦标赛加拿大赛区总(共同主席)称号; 4) 享有回报: 1. 颁发2020中餐烹饪世界锦标赛加拿大分赛区(中国烹饪协会-中餐烹饪世界锦标赛认证证书)一本; 2. 媒体视频访问 3. 送2020中餐烹饪全世界锦标赛(机顶盒)一个; 4. 送制作20秒赛事新媒体视频广告(由赞助商提供) 4. 新媒体广告(由赞助商提供Logo) 黄金赞助 1) 赞助费用:为加币($2000元) 2) 享有权利:2020中餐烹饪全世界锦标赛加拿大赛区总(黄金赞助)名额3位; 3) 享有名誉:2020中餐烹饪全世界锦标赛加拿大赛区总(共同主席)称号; 4) 享有回报: 1. 颁发2020中餐烹饪世界锦标赛加拿大分赛区(中国烹饪协会-中餐烹饪世界锦标赛认证证书)一本; 2. 送2020中餐烹饪全世界锦标赛(机顶盒)一个; 3. 送制作15秒赛事新媒体视频广告(由赞助商提供) 4. 新媒体广告(由赞助商提供Logo) 银赞助 1) 赞助费用:为加币($1000元) 2) 享有权利:2020中餐烹饪全世界锦标赛加拿大分赛区(银赞助)名额4位; 3) 享有回报: 1. 颁发2020中餐烹饪世界锦标赛加拿大分赛区(中国烹饪协会-中餐烹饪世界锦标赛认证证书)一本; ...
莫让最美的秋天从指缝间溜走!《秋之韵视频大赛》邀您一起赏枫追秋嗨起来

莫让最美的秋天从指缝间溜走!《秋之韵视频大赛》邀您一起赏枫追秋嗨起来

七天视频号第一个活动《纪念加中建交50周年海外中文爱好者普通话视频大赛》自8月16日上线第一件作品,到9月30日2日,一共上传42件作品,累计播放量122万+,累计点赞27000+。为鼓励大家发现身边的美、秋天的韵味,展示丰收的喜悦和内心的快乐,七天视频号@七天文旅2020年第2个视频大赛活动《秋之韵》,邀请加拿大境内的视频号玩家、摄影摄像爱好者和热爱生活的人们一起参与。参赛作品统一在七天视频号发布。此次活动获得新视Vlab的大力支持。参选视频中的佼佼者,将直接推送给微信官方渠道。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30日。11月初活动主办方将按点赞量和观看人数等指标综合评选出前10名。意外惊喜等你来!作品要求:短视频50秒以内,横屏、竖屏均可,推荐使用1080x1280分辨率,也可使用16:9尺寸,其他尺寸比赛主办方将进行裁剪;图片不超过9张。上传时请附带作品介绍,最长不超过200字。作品上传方法:扫码上传至七天官网septdays.com或发邮件:[email protected]咨询电话:514-582-6188 ...
/ 专题
A black-and-white photograph of two men bowing to each other. One of the men is holding a piece of paper and extending it toward the other. In the background, a third man is observing the scene.

纪念加中建交50周年专版 五十年风雨同舟砥砺前行 半世纪历经磨难曙光在前 ——纪念加中建交50周年人物志 大使篇(下)

快马加鞭 1970年10月13日加拿大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交,翻开了中加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对中国来说,中加建交使中国打破了西方的外交封锁和围追堵截,取得了外交突破,为随后成功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对加拿大来说,加拿大先于美国勇敢地承认新中国,表现了加拿大独立自主地处理国际事务的决断力,向全世界承诺自己将成为太平洋大国的决心。对世界来说,中加建交的1970年10月,成了战后其它许多国家对华政策从意识形态对立走向合作的转折点,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事件。 本文的上半部分介绍了中国驻加拿大16位大使后,按到任时间为顺序,分别介绍15位加拿大驻华大使。多数大使之所以被选中,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他们与亚洲和中国的渊源,有的在中国学习或工作过,有的在中国出生,有的夫人是华裔,并且大多都会汉语等等。加拿大派驻中国的15位大使中就有3位出生在中国。 加拿大驻中国历任大使 柯林(Ralph Edgar Collins,音译:拉尔夫·埃德加·柯林斯)(任期1971.04.08—1972.09.17) 首任大使。1914年11月23日,柯林出生于中国云南昆明,父母是传教士,从小就学会说汉语。1940-1979年,他任职加拿大对外事务部,以在各种场合下都能找到合适词语的才华而著称,后来任非洲大使、对外事务部副部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初级外交官,他曾在重庆的加拿大大使馆任职,当时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期间,重庆是陪都、国民政府所在地。柯林是一位公认的中国问题专家,曾两次领导对外事务部的远东分部。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主管国际关系、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对外事务部副部长,他曾领导了中加两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长达20个月的双边谈判。柯林1971-1972年担任加拿大第一任驻华大使,任职期间的1971年7月,加拿大政府派出了一个大型经济代表团访华。柯林卸任后,回到渥太华继续担任对外事务部副部长。柯林大使到任之前,约翰·麦克劳德·弗雷泽(John MacLeod Fraser, 中文名字:傅礼泽) 从1971年1月到6月任加拿大驻华临时代办。1992年1月1日柯林逝世,享年77岁。 苏约翰(Charles John Small,音译:查尔斯·约翰·斯莫尔)(任期1972.06.08—1976.10.08) 第2任大使。1920年12月苏约翰出生于中国成都,幼年就读于专为传教士的孩子们办的Canadian School 学校,在这所学校读过书的孩子就有了一个特别的称谓“CS孩子”。他的父亲是传教士,中文名字叫苏继贤,大名鼎鼎的四川大学华西校园就是苏继贤设计建造的。1949年苏约翰回到加拿大多伦多。从1958年起成为加拿大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一直从事与中国有关的工作。说起苏约翰,一个故事不得不提,他参与了上世纪60年代大饥荒时中国和加拿大秘密进行的小麦贸易。当时近5千万吨小麦从大洋彼岸运抵中国,悄无声息地流入到中国人的餐桌上,使大约13%的城市人口免于饥饿,这场划时代的粮食贸易台前幕后的参与者就是苏约翰。就任驻中国大使之前,1969-1972年苏约翰曾任加拿大驻巴基斯坦专员公署高级专员(在英联邦国家之间互派的外交官,相当于大使)。1972年接任加拿大驻华大使。1972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援引新华社10月21日讯,报道了加拿大新任驻华大使查尔斯·约翰·斯莫尔当天上午乘火车抵达北京的消息,朱德元帅亲自接受国书,这在中国外交史上十分罕见。第二年的1973年6月30日,人民日报报道加拿大驻华大使苏约翰举行国庆招待会。由此推测,大使到任后才在官方公开用了苏约翰这个中文名字。在加拿大全球事务部官方网站上仅发现苏约翰大使与中国时任副外长乔冠华于1973年7月16日就两国商标互相注册的外交信函。信函中明确表示,中方的来信已经收到了,并表示两国政府同意,在互惠的基础上,任何一方的个人、合伙企业、公司和政府企业均可根据其法律在另一国申请商标注册,并被授予专有使用权。任职期间,苏约翰大使亲历了皮埃尔·特鲁多总理1973年10月的首次访华。2006年,苏约翰在安详中平静辞世,享年87岁。 第二任加拿大驻华大使苏约翰 (Charles John Small) 明明德(Arthur Menzies,音译:阿瑟·孟席斯)(任期1976.06.29—1980.09.23) 第3任大使。1916年11月29日明明德出生于中国河南安阳(时称彰德),父母都是传教士。由于这个原因,他对中国文化有深厚的了解,终生致力于促进和发展加拿大与亚洲的关系。他就读于多伦多大学和哈佛大学,1940年肄业于哈佛大学远东历史和中文专业的博士研究,随后加入加拿大对外事务部。1945-1946年,参与了加拿大在古巴哈瓦那第一个大使馆的筹建,担任二秘,返回加拿大后成为远东和美洲地区分部负责人。1950-1952年,被任命为加拿大驻日本联络团团长。他曾于1958-1961年担任驻马来西亚高级专员,并于1959-1961年担任缅甸大使。1961-1965年,担任国防联络部门负责人,负责有关国防的政治事务。1965-1972年起,担任驻澳大利亚高级专员,1970-1972年兼任驻斐济高级专员。1972-1976年,担任驻北约大使。人生兜了一圈后,明明德于1976-1980年成为加拿大驻中国大使,并于1976-1979年兼任驻越南大使。他在1982年退休之前的最后一项任命是第一任加拿大裁军大使。为了表彰他作为职业外交官的工作以及在促进加拿大与亚洲之间的良好关系方面的成就,明明德于2001年获得了加拿大勋章。明明德的中文名字具体啥时候起的现已无从考证,权威的人民日报报道中,他上任时用的是阿瑟·雷德帕恩·孟席斯,后来的公开报道改为明明德。他的父亲既是传教士又是考古学家,退休后的明明德投入了大量精力来整理他父亲对中国古代甲骨文进行分类和编年史的研究资料和相关文件,为后来历史学家能够撰写有关著作提供素材。担任职业外交官40余年,明明德不仅只是加拿大的模范大使,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是柔道黑带、网球运动员、独木舟划手、大自然爱好者、枫糖浆制造商、才华横溢的歌手、讲故事高手。2010年3月4日,明明德因突发心脏病逝世于渥太华,终年93岁。 青少年时代的明明德(左一)在中国北戴河度暑假(摄于1930-1935年间) 出生于中国河南安阳的第3任加拿大驻华大使明明德(Arthur Menzies) 1976年11月3日,加拿大驻华大使明明德向徐向前副委员长递交国书 米歇尔·高文(Michel Gauvin)(任期1980.09.12—1984.05) 第4任大使。高文1919年4月7日出生于魁北克城,毕业于拉瓦尔大学、卡尔顿大学。二战期间在英国、比利时、荷兰和德国的加拿大军队中服役,负过伤。1940年被任命为二等中尉,1947年擢升少校军衔。 1946-1950年从加拿大陆军和外交部借调到总理府; 1950-1951年任外交事务部长执行助理。高文外交履历丰富,曾任职的地区包括:1951-1953年土耳其安卡拉,1953-1955年葡萄牙里斯本,1955-1956年越南西贡(胡志明市),1958-1959年委内瑞拉加拉加斯,1959-1960阿根廷年布宜诺斯艾利斯,1961-1963刚果利奥波德维尔(后更名金沙萨),1963-1964年回国任职位于安省金斯敦的加拿大皇家军事学院。担任的特殊任务包括:1964年11月在斯坦利维尔(Stanleyville)危机期间前往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刚果民主共和国, 1965年5月至6月间前往多米尼加共和国协调争端。1966-1969年任驻埃塞俄比亚大使,1969-1970年任驻葡萄牙大使,1970-1975年任驻希腊大使。1973年,在越南西贡国际控制监督越战停火委员会任加拿大代表团团长。1976-1978年,任法国斯特拉斯堡总领事。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期间,任女王和皇室成员访问加拿大政府协调人,1977年10月女王加冕25周年银禧庆典的加拿大政府协调人。1978年高文获加拿大国际事务学院年度奖(魁北克分部)。1978-1980年高文任驻摩洛哥大使,1980-1984年任驻华大使。 人民日报1980年11月16日报道,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黄华当天上午会见了加拿大新任驻华大使米歇尔·高文。1984年7月高文从公共服务部门退休。1986年8月至1987年3月,被任命为联合国人权委员会驻海地特别代表。曾任加中贸易委员会主任,加拿大诺曼底战役基金会主任。2003年8月29日,高文逝世于渥太华,享年84岁。 理查德·维索特·葛汉(Richard Vessot Gorham)(任期1984.05.31—1987.09) 第5任大使。葛汉于1952年进入加拿大外交部在远东分部任职。1954年开始在加拿大驻日本大使馆工作六年,他精通日语热爱日本文化,并同时掌握七种语言。在 30多年的外交生涯中,他还曾任驻印度和柬埔寨大使,曾第二次出使日本,1987年至1990年任加拿大驻拉丁美洲国家组织巡回大使和常驻观察员。葛汉1984年至1987年担任加拿大驻华大使。任职期间,亲历了1987年3月加拿大总督索维访华。退休后他是社区活动的积极分子,曾任职于多个社区组织,鉴于他对社区的突出贡献,他于2006年被授予新不伦瑞克勋章。他还曾担任新不伦瑞克大学的兼职教授。2011年6月18日葛汉逝世,享年84岁。 杜蔼礼(Earl Gordon Drake,音译:伊戈尔·戈登·德雷克,任大使时曾用中文名字狄鄂)(任期1987.09.10—1990.10.05) 第6任大使。杜蔼礼生于1928年4月23日, 1949年在萨斯喀彻温大学获学士学位,1951年获硕士学位,1952年在多伦多大学开始宗教学博士研究项目。1953-1955年,在萨斯喀彻温省政府任档案管理员和历史学家; 1955-1975年,任职加拿大外交部,官至助理副部长; 1975-1982年,任世界银行执行董事; 1982-1990年任加拿大外交部驻外大使,其中1987-1990年任驻华大使; 1991年始任西蒙·弗雷泽大学教授兼项目主任。 2000-2001年,任加中贸易理事会主席,2001年后,任该组织副理事长。1989年,获加拿大政府公共服务杰出贡献奖; 2001年获中国国务院环境奖。主要著作有1999年由多伦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A Stubble-Jumper in Striped Pants》。业余爱好收集古董地图。 2009年3月24日,中国全国人大西藏代表团团长、时任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新杂·单增曲扎活佛(前左)在总部位于加拿大温哥华的亚太基金会与加拿大前驻华大使杜蔼礼交谈 碧福(Fred Bild,音译:弗雷德·比尔德)(任期1990.11—1994.12.04) 第7任大使。碧福毕业于蒙特利尔康考迪亚大学哲学和社会学专业、伦敦学院大学国际法专业以及巴黎国家行政学院。1961年碧福进入加拿大外交部,曾在日本、韩国,监督越南战争停火国际委员会和法国担任外交职务。1979-1983年他曾同时担任加拿大驻老挝、越南、缅甸和泰国大使,1990-1994年,碧福被任命为加拿大驻华大使、兼驻蒙古国大使。现任蒙特利尔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离开外交部转行做学者的碧福关注中加关系,发表有关中加关系的论点,撰写研究报告,在2011年渥太华大学出版的《中国挑战—21世纪的中加关系》一书撰写了《加拿大的持久力量—一个外交官的观点》等相关章节。2014年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谈到他任驻华大使期间印象深刻的事儿,碧福表示他见过了当时中国政府的所有部长、总理和主席,很遗憾当时没有见到邓小平。卸任后,他多次回过中国,感叹中国的现代化步伐达到令人惊奇的地步。 第七任加拿大驻华大使碧福(Fred Bild) 潘德(John Laurence Paynter,音译:约翰·劳伦斯·佩恩特)(任期1994.12.23—1995.10.31) 第8任大使。潘德毕业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塔夫茨大学、英国牛津大学,1963年获得加拿大英联邦奖学金项目资助赴牛津大学学习。潘德有从军经历,1959年参加海军任海军学员,1959-1963年在海军训练科(UNTD)服役,1963年被任命为加拿大皇家海军中尉。潘德何时转行入加拿大外交公共服务领域公开资料没有显示,其职业外交生涯,除了出使中国外,还与1983年10月至1988年8月,任加拿大驻老挝、泰国、越南大使,1991年始任驻印度和尼泊尔高级特派员公署专员(是英联邦国家之间互派的高级外交官,相当于大使)。1994年12月23日潘德被任命为加拿大驻华大使,并兼任驻蒙古国大使。在被任命为驻华大使不到一年后,1995年10月31日潘德病逝于温哥华,是第一个倒在了任上的加拿大驻华大使,享年55岁。 贝祥(Howard Balloch,音译:霍华德·巴洛赫)(任期1996.02.13—2001.06) 第9任大使。1969-1973年,贝祥毕业于麦吉尔大学获政治经济学专业学士和硕士学位。进入外交和国际贸易部以后官至负责亚太地区事务的助理副部长。1993年自由党赢得联邦大选后的两年间,他在内阁枢密院办公室担任负责民族团结的副部长,在1995年魁北克全民公决闹独立前后一个时期,这是联邦政府的一个重要职位。1996-2001年任加拿大驻华大使,兼驻蒙古国大使。贝祥任职期间,1997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加拿大政府海运协定》在温哥华签署。1997年11月,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加拿大,双方同意建立“中加面向21世纪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加拿大政府领事协定》在渥太华签署。1998年11月,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访华,2000年5月,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访加。离任后,贝祥留在中国转型成为商业银行家,他2001年成立的公司在2011年被国际投资银行Canaccord Genuity收购,随后担任该公司亚洲部总裁,负责公司亚洲业务的拓展。2002年起任北京互联港湾(BIH)总裁,2017年在香港从事天使投资基金管理工作,是PacBridge Capital Partners (Canada)公司的共同发起人。贝祥曾任加中贸易理事会总裁,他长期致力于促进中加两国之间的合作和友谊,为两国经贸交流做了大量的工作。他是克雷蒂安总理自由党政府时期任命的驻华大使,是亲华派,他对中国取得伟大成就的高调赞扬和羡慕曾受到加拿大某些媒体的批评。贝祥在驻华大使任上任职长达5年半,是迄今任职时间最长的加拿大驻华大使。 第九任加拿大驻华大使贝祥(Howard Balloch) 柯杰(Joseph Caron,音译:约瑟夫·卡隆)(任期2001.07.16—2005.07.28)第10任大使。1947年,柯杰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西南部一个法语社区小村庄,1970年获渥太华大学荣誉政治学学士学位,1972年加入加拿大贸易专员服务处,并被派往海外的越南西贡和土耳其安卡拉任职。1975年他开始学习日语,随后三次任职于东京的加拿大使馆。1980年代,他在私营部门从事涉及中国、香港、韩国和台湾的工作。在渥太华,他曾担任多个与亚洲和国际经济事务有关的职位,包括参与七国集团首脑会议。1998年,他成为加拿大外交部负责亚太和非洲地区事务的助理副部长,并担任加拿大亚太经合组织高级官员。2001年至2005年,柯杰担任加拿大驻华大使,并同时兼任驻朝鲜和蒙古国大使。2005-2008任驻日本大使。2008年秋天,他被任命为加拿大驻印度高级专员、尼泊尔和不丹大使。在整整四年任职驻华大使期间,柯杰亲历了中加关系中的一些重要活动,譬如2002年12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加;2003年7月,中加重要经贸合作项目秦山核电站全面建成投产;2005年1月,加拿大总理马丁访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加拿大政府文化协定》在北京签署等。2008年,柯杰被日本明治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2010年,柯杰担任以中加关系与中国研究而著名的智库“亚太基金会” 的资深研究员,并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所担任名誉教授。 第10任加拿大驻华大使柯杰(Joseph Caron) 罗岚(Robert G. Wright,音译:罗伯特·赖特)(任期2005.08.19—2009.05) 第11任大使。罗岚出生于蒙特利尔,兄弟三人都是外交官。哥哥詹姆斯·赖特(James R. Wright)从2006年至2011年曾担任加拿大驻英国高级专员,另一个哥哥大卫·赖特(David Wright),从1997年至2003年任加拿大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常驻代表。1995-2001年,罗岚任国际贸易部副部长和外交部副部长,2001-2005年任加拿大驻日本大使。2005-2009年,任加拿大驻华大使,并兼任驻加拿大驻蒙古大使。在其38年的公共服务职业生涯中,罗岚还担任过一系列其它职务,包括加拿大驻美大使馆副馆长,负责加拿大与美国关系的总干事以及加拿大驻日内瓦世界贸易组织代表团副团长。他曾在多国贸易谈判的东京回合和乌拉圭回合的加拿大代表团中任职。罗岚于2009年从公共服务部门退休后,一直担任外交和贸易政策尤其是与中国和日本有关的贸易政策的评论员。 他是加拿大全球事务研究所顾问委员会的成员,也是阿尔伯塔大学智库“中国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任职驻华大使期间,罗岚亲历了2005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加,双方同意建立“中加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性时刻。2007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加拿大政府科学技术合作协定》在北京签署。 第11任加拿大驻华大使罗岚(Robert G. Wright) 马大维(David Mulroney,音译:大卫·穆罗尼)(任期2009.05.28—2012) 第12任大使。马大维出生在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他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圣迈克尔学院,曾在渥太华的加拿大军队语言学校参加全职普通话培训,能操流利的普通话。马大维是职业外交官,曾在渥太华外交事务部担任一系列高级职务,其中包括担任加拿大亚太经合组织(APEC)高级官员。他曾外派到驻台北贸易代表处,以及到吉隆坡、上海和汉城等使领馆工作,担任过加拿大总理的外交和国防政策顾问。在外交部的其它职务包括担任外交部副部长,并同时担任“八国集团”首脑会议的总理个人代表。曾担任渥太华枢密院办公室负责“阿富汗工作队“副主任,总体负责部门间协调加拿大参与阿富汗事务,以及担任加拿大在阿富汗的未来角色独立小组(“曼利小组”)秘书。2009年至2012年担任加拿大驻华大使。任职期间亲历了2009年12月加拿大总理哈珀访华,中加双方发表《中加联合声明》,2010年6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访加,2010年7月加拿大总督米夏埃尔·让访华等一系列重要事件。从1995年到1998年,马大维担任加中贸易理事会执行董事。现任著名智库“亚太基金会”资深研究员,和多伦多大学蒙克全球事务学院的杰出资深研究员。 第12任加拿大驻华大使马大维(David Mulroney) 赵朴(Guy Saint-Jacques,音译:盖伊·圣·雅克)(任期2012.09.26—2016.10.09) 第13任大使。1974年赵朴获蒙特利尔大学地质学学士学位,1976年获拉瓦尔大学土地规划和地区发展硕士学位。1977年进入加拿大外交部工作,他曾经派驻的地方包括北京、香港、金沙萨、华盛顿和伦敦,曾任加拿大驻英国高级专员公署副高级专员,驻美国大使馆副馆长。在外交部内部,曾分别任职于领事事务部、非洲法语地区处、科技处以及助理副部长办公室,还曾历任环境能源处副处长、人事(政治及商务)人力调配处处长及人事管理局局长等职务。赵朴还曾任加拿大气候变化首席谈判代表兼大使一职。2012年10月被任命为驻华大使,这是他第四次被派驻中国。任职期间,经历了中加交往中的几件大事,包括2012年加拿大总理哈珀访华,2013年加拿大总督约翰斯顿访华,2012年9月《中加投资保护协定》的签署,经两国政府批准后这一协定于2014年10月1日正式生效。协定生效后,2015年3月北美第一家人民币清算中心落户多伦多,标志着中加金融合作迈入新阶段。2014年11月,加拿大总理哈珀成功地对中国进行了第三次正式访问。2015年加拿大大选自由党获胜,上台后重视改善对华关系,2016年8-9月短短的一个月内,总理小特鲁多和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实现互访,双边签订了56项合作协议及合作意向书,媒体称中加两国关系进入新的“黄金时代”。赵朴现受聘于中加关系与中国研究的智库阿尔伯塔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经常出席蒙特利尔华人社区的活动。赵朴中文流利,他的妻子 Sylvie Cameron也有一个中文名字,叫赵秀玮。 第13任加拿大驻华大使赵朴(Guy Saint-Jacques) 麦家廉(John McCallum,音译:约翰·麦卡勒姆)(任期2017.03.18—2019.01.26) 第14任大使。麦家廉出生于1950年4月9日,于2000年开始其政治生涯,曾任国会自由党议员,是加拿大资深的政治家、经济学家、外交官和前大学教授。 他曾在自由党总理让·克雷蒂安(Jean Chrétien)、保罗·马丁(Paul Martin)和贾斯汀·特鲁多(Justin Trudeau)的三届政府中任职,分别担任国际金融机构国务秘书、联邦国防部长、退伍军人事务部长以及移民、难民和公民事务部部长。2017年至2019年麦家廉担任加拿大驻华大使。麦家廉是华人女婿,妻子名叫林秀英(Nancy Lim)。自出任驻华大使以来,他多次从这个身份的角度对中国媒体表达了对中加关系友好的重视和美好祝愿。任职期间,经历了中加关系的转折,2017年12月,特鲁多总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并举行第二次中加总理年度对话,短短一年后,2018年12月,中国民营企业华为高管孟晚舟遭加拿大边境服务局羁押事件,使两国关系陷入冰点。麦家廉因为对孟晚舟事件的评价遭到加拿大反对党的猛烈抨击,自由党政府在各方压力下将他解职。当时,他在多伦多的一个媒体座谈会上,面对来自中国和加拿大的华文媒体诚恳地谈了对孟晚舟事件的看法,表示这位华为高管能在法庭上对美国的引渡要求给出“很有力的反驳”,可以利用特朗普此前要拿她当“筹码”的言论控诉引渡是政治化的,也可以利用此案涉及的“治外法权”问题,因为加拿大并没有同意美国对伊朗的那些制裁。麦家廉不过是说出了加拿大人不方便承认的事实,尽管他在发言中多次申明了加拿大政府的立场即此案已进入法律程序,他的话还是引起轩然大波,特鲁多总理于2019年要求他辞职,成为在任上第一个被解职的大使。 第14任加拿大驻华大使麦家廉(John McCallum) 鲍达民(Dominic Barton,音译:多米尼克·巴顿)(任期2019.09.05—至今) 第15任大使。麦家廉被解职后,加拿大驻华大使一职长达8个月空缺,由大使馆使团副团长吉姆·尼克尔(Jim Nickel)任临时代办直至鲍达民就任。鲍达民于2019 年9 月4 ...
新冠病毒面前,12岁以下的孩子真的安全吗?

新冠病毒面前,12岁以下的孩子真的安全吗?

七天记者 梓丰 距离秋季开学只有3个星期了,但关于是否送孩子返校的讨论还远远没有停止。目前在魁省防疫专家的普遍认知里,新冠病毒对12岁以下的儿童影响比较小,一方面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感染和传播新冠病毒的几率比成年人小;另一方面是他们即使感染了新冠病毒,也一般是轻症或无症状,很少出现重症。之所以出现这种区别,目前比较普遍认同的假说是年龄较小的孩子,肺部也较小,无法把含有病毒的飞沫喷得像成年人或大孩子那样远,而且儿童感染后出现咳嗽症状的比例较小也降低了病毒的传播,这些假说是目前魁省政府制定今年秋季中小学全员开学以及12岁以下不强制佩戴口罩政策的依据之一,但有专家也表示这不代表12岁以下孩子的感染风险为零,最重要的还是降低社区的感染数量,才能保证孩子的校园生活安全。 家长犹豫 自3月中旬全民宅家以来,已经呆在家里近6个月的孩子确实给家长们带来了很多烦恼,巴不得他们尽早返校,但在距离9月开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还是有很多家长在是否送孩子回去上学的问题上纠结。民意调查公司Leger和Association for Canadian Studies最近联合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有18%的家长表示将会把孩子继续留在家里,不送他们回学校;高达23%的家长表示还没想好到底送不送孩子回去上学。 主持调查的Leger公司副总裁Christian Bourque评论说:“距离正常的返校时间还有几周,目前为止仍然有四分之一的父母不知道该怎么办,这在某种意义上显示了其矛盾心情。” 不仅是孩子家长,不同地区的政府也还在就是否正常开学的问题纠结。加拿大疫情最严重的魁省6月份就宣布今年秋季中小学正常开学,是第一个做出中小学全员返校决定的省份,而疫情第二严重的安省则纠结到7月30日才公布秋季开学政策:学前班到8年级学生将一周五天全员返校,9至12年级的学生将采取返校和网课结合的方式,每个学生至少要有50%的时间到校上课。和魁省不同的是,安省规定4年级到12年级的学生必须佩戴口罩,而四年级以下的学生则不做强制性要求,但鼓励在聚集的时候佩戴口罩。这让魁省秋季开学不对是否佩戴口罩做出明确规定的政策受到广泛的质疑,因为根据魁省抗疫规定,在封闭的公共场所必须佩戴口罩,而教室就是一个封闭的公共场所,但魁省教育厅一直对这个问题保持沉默。魁省公共卫生长官和魁省卫生厅长在8月3日的疫情发布会上承认针对开学的防疫措施,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找到明确的答案,不过承诺会重新评估学生佩戴口罩等问题,并将尽快公布具体的细节。 当魁省教育厅在6月份宣布秋季中小学全日制复课的决定后,整个魁省社会一片欢呼。无论是学生家长、学校还是医疗专家、儿科医生都表示这对禁闭在家几个月的孩子是件大好事,但对很多华人来说,就如同上次魁省计划开放蒙特利尔的学校时一样面对两难的境地。让孩子回去上学吧,要冒着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毕竟人们对这种新病毒的认识还太有限,感染后是否具有长期的、隐性的后遗症还不知道;不让孩子回去吧,孩子的教育问题、成长问题以及家长付出的精力等现实问题也是一道横亘在面前的大山。 同时,世界各国都有学者撰文表示,疫情下孩子长期不去上学的后果很负面,不仅会让孩子限于无聊或丧失社交能力,他们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以及情感也可能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处于学习读写阶段的4到7岁幼儿来说影响更大。因为这个阶段是儿童的认知、运动和操作能力发生重大飞跃、写作和阅读技能不断提升的时期。如果家人能够像学校教学那样给予孩子足够的训练,孩子获取这些技能将不会受到影响。而如果没有足够的训练,孩子对这些技能的获取将会出现延迟。同时,并不是所有父母都有能力、有耐心和相关的知识承担起给孩子上课的任务。 所以现实情况就是家长们根本没得选,在整个社会都以“群体免疫”思想对待新冠病毒的情况下,根本不存在没有病毒的净土,在有效的新冠病毒疫苗或者特效药出来之前,只能是和其他人一样融入到这个“有毒”的环境中。 防疫措施 为了保证返校的学生安全,魁省将采取“气泡”式教学,即把中学三年级以下的学生设置为以6人为单位“气泡”,学生只能在各自的“气泡”里活动,并和其他的“气泡”保持距离。其实魁省已经在5月11日重新开放了除蒙特利尔地区的小学,并采取了诸如降低班级学生数量;每个学生之间座位的距离要在2米以上;校内的“非必要公共区域”包括体育馆、图书馆和自助餐厅等被关闭等防疫措施,最后证实效果不错,整体可控,除了几个学校零星爆发感染情况外,并没有出现像老人院那样的大规模爆发的情况,这也给了魁省政府要求中小学秋季全日制开学提供了实践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前一次的返校学生家长可自主选择是否送孩子回学校,返校学生的数量比平时大幅减少,甚至有的学校只有不到30%的学生返校,即便如此,学校的教职员工也必须发挥聪明才智,找出各种可能的办法才能保证社交距离,阻止病毒的传播。秋季的开学则是全员返校,如何做到和前次一样的防疫措施对各个学校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解决了是否回去上学的问题,孩子们在学校里是否佩戴口罩的问题又摆在了人们面前。尽管魁省政府已经表示不强制12岁以下的儿童佩戴口罩,但强烈建议在无法保持社交距离的场所佩戴口罩,不过多伦多的儿童医院SickKids和蒙特利尔的儿童医院(CHU Sainte-Justine)都在其官方网站表示佩戴口罩对幼儿来说造成的坏处大于好处,特别是7岁以下的孩子,因为这些不懂事的孩子会不断触摸口罩或面部,戴口罩不仅起不到阻挡病毒的作用,还会对他们的呼吸系统造成损害。 不容乐观 尽管本地的公共卫生部门一直在竭力说明12岁以下的儿童感染风险很低,但现实是不仅前一次开学时就出现多所幼儿园和学校爆发疫情,自6月22日才开放的夏令营至今已经有7个营地出现感染案例,几十名孩子被感染,大部分都是由年轻的领队从外面把病毒带入的。 更令人忧虑的是,现在正是一种鼻病毒(rhinovirus)流行的时候,这是引起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一年四季都很活跃,在人的手上和日常生活用品上(包括门把手、餐具、玩具、毛巾等)能存活数个小时,很容易在学校和办公场所等人群聚集的地方扩散。 鼻病毒的潜伏期为2~5天,感染持续时间约为7天,常常表现为流鼻涕、打喷嚏、咽部不适、鼻塞、咳嗽、咽痛、声音嘶哑、体温不增高或略微增高等,和新冠病毒感染的症状非常相似。蒙特利尔儿童医院CHUS Sainte-Justine和CIUSSS de l’Estrie都报告了最近两三周以来,在夏令营流行鼻病毒,让不少孩子和家长误以为是感染了新冠病毒而前来做检测的人数大增。不过Sainte-Justine医院的防疫专家Caroline Quach特意提醒民众,不要因为鼻病毒的流行,就不去进行新冠病毒检测,因为新冠病毒感染没有特定的症状,一定要尽早确定自己是否感染,以决定是否隔离来避免传染给其他人。 魁省公共卫生部门则强调不要把出现发烧或喉咙痛症状的孩子送到幼儿园或者夏令营,要自我隔离两周,直到病毒检测结果转阴之后,即使依然有流鼻涕等不适症状,也不妨碍他们回去和小朋友们玩耍。 自新冠病毒疫情在魁省爆发以来,近3万名感染者中,0到9岁的孩子只占5%,10到19岁的少年只占7%,没有出现一例住院或死亡案例,等到9月份全员开学后,数据还会这么好吗? ...
加拿大国歌的故事:民族融合中的光荣与自豪 自由与坚强

加拿大国歌的故事:民族融合中的光荣与自豪 自由与坚强

文图 / 独山玉每年的7月1日,是加拿大一年一度的国庆日,这一天,从东海岸到西海岸,从南到北,加拿大10个省、3个自治区都要举行形式各异主题一致的活动:欢庆节日,反思历史,珍惜当下。今年由于特殊原因,所有聚集性的庆祝活动一律取消,但这并不意味着节日主题被冲淡,人们发自内心地以各种方式庆祝加拿大建立联邦制国家153周年。说到国庆,就要说说国歌。1867年加拿大联邦成立之初,是没有国歌的。1880年6月24日,Saint-Jean-Baptiste协会召集全北美的法裔在魁北克城召开加拿大法裔人全国大会,大会指定作曲家Calixa Lavallée为会议写一首歌,他选用了魁省高等法院法官Adolphe-Basile Routhier的诗O Canada。当天,这首歌首秀。 O Canada (French Version)00:0001:40法文歌词: Ô Canada! Terre de nos aïeux, Ton front est ceint de fleurons glorieux! Car ton bras sait porter l'épée, Il sait porter la croix! Ton histoire est une épopée Des plus brillants exploits. Et ta valeur, de foi trempée, Protégera nos foyers et nos droits. Protégera nos foyers et nos droits. 2017年,加拿大联邦成立150周年,爱德华王子岛一小镇居民游行,庆祝节日 这首歌在当年会议之后并没有引起大的波澜,沉寂了下来。1901年,英国皇室造访加拿大,典礼需要一首应景的乐曲,这首歌被翻出来并填写了英文歌词。1980年,O Canada 获得加拿大国歌地位。 2018年,为了体现政治正确,男女平等,加拿大议会通过法案,将英文歌词中的 True patriot love in all thy(古英文 your)sons command 改为True patriot love in all of us command。法文歌词从诞生至今一直没有任何修改。O Canada (English Version)00:0001:28英文歌词: O Canada! Our home and native land! True patriot love in all of us command. With glowing hearts we see thee rise, The True North strong and free! From far and wide, O Canada, we stand on guard for thee. God keep our land ...